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籍导演汤晓丹之子、音乐指挥家汤沐海回乡祭祖

2015-04-07 08:03 来源:闽南网 0
为纪念导演汤晓丹,华安举办“银幕魂·故乡情”汤晓丹追思音乐会。

  谈父亲

  父亲生前沉默寡言 通过画作寄思故乡

  1929年,19岁的汤晓丹孤身离开故乡漳州闯荡上海滩,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步入晚年的他才重新回到家乡。谈起父亲的那段岁月,汤沐海称,父亲比较沉默寡言,“他很少跟孩子们谈起故乡”,一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扎在电影中。

  而汤沐海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更多还是通过父亲的画作与日记。由于父亲本身是学美术出身的,以及从事电影导演的工作习惯,他平时喜欢随手画画,用画记事,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其实父亲尽管很少在口头上提起故乡,不过他的画作、日记的内容都有关于故乡的记忆,他其实对故乡有着很深的情感,至今家里还保留汤晓丹画的家乡漳州、汤氏祠堂、水仙花等故乡元素的速写。

  谈自己

  叹年轻不解故乡情 父亲对自己影响大

  汤沐海如今也已60多岁,他坦言,自己年轻的时候,对漳州的故乡观念确实比较淡。他称,自己出生在上海,上海成为他的籍贯地,年轻的时候,对漳州老家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改革开放以后忙着在世界各地演出,很少接触家乡的人和事”,汤沐海称,直到父亲晚年,上世纪80年代,他陪着父亲回到家乡,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才重构了故乡的概念。

  从那以后,汤沐海先后三次回到故乡,每次回来都有回家的感觉,很亲切。汤沐海说,父亲给自己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他做事的方式,“父亲拍电影很投入、锲而不舍,从福建小山村走出的青年,最后成为世界级的导演,很不容易”,父亲身上的这些精神,对自己日后的事业发展影响太大了。不过,与父亲性格内敛相比,汤沐海称,自己的性格有时候会更加直接,更加尖锐一些,长期在西方工作学习的经历,也让他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更加直接、更加尖锐。

  谈教育

  带家眷回乡祭祖 希望传统永传续

  昨日上午,汤沐海带着妻子、女儿一起祭拜汤氏列祖列宗。汤沐海的妻子是韩国钢琴家,女儿汤苏珊此前也常年在国外学习。

  汤沐海称,这一次特地带家眷回到故乡,也是让妻子、女儿能够亲身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小苏珊如今精通英语、德语、韩语等,不过中文却说得一般,因此最近我都让她回到天津、上海把中文学好,特别是要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我在西方见过很多孩子长着中国脸,也会说中文,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完全是西方式的,如果中国魂和中国伟大的传统在我家没有传承下去,我觉得特别遗憾。”

  □人物名片

  汤晓丹(1910-2012),华安县仙都镇云山村人,著名电影导演,拍摄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包括《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广受大众好评,在第1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被称为新中国“银幕将军”。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汤沐海是汤晓丹之子,一位在国际乐坛具有影响力的华人指挥家,先后担任比利时皇家弗兰德斯交响乐团、澳大利亚昆兰士交响乐团、里斯本古本江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02年,他成为芬兰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是第一位华人指挥家进入欧洲国家级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2009年被聘任为上海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海都记者 苏禹成 梁政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老人生病走失孙女夜寻受伤 大家看到帮劝住别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