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彭冲简介 纪念彭冲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昨举行

2015-04-03 09:52 来源:闽南日报 0

  芗潮剧社:彭老革命征程由此开始


彭冲(左三)早年活跃于戏剧舞台、宣传抗日(资料图片)

  芗潮剧社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漳州,是一支活跃于闽南地区的革命文艺团体。在漳州地下党的直接领导下, 芗潮剧社利用戏剧舞台排演进步健康的话剧和歌曲,唤醒民众爱国热情,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为芗潮剧社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彭冲把戏剧作为反蒋反日的有力武器,推动了闽南地区抗日文艺联合阵线的形成。在剧社的几年时间里,彭冲不断进步成长,开始他的戎马生涯。对彭冲与芗潮剧社这段历史颇有研究的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曾一石,向记者介绍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34年,中共漳州工委看中由左翼知识分子组成的“虹桥文艺研究社”,派彭冲等人加入该社,逐渐将其改造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不久,在漳州地下党组织的指导下,该社走向社会,开展戏剧宣传活动,并改名为“虹桥剧社”。然而,患有严重“恐红症”的国民党当局认为“虹”与“红”谐音,不准该社登记,剧社遂更名为“芗潮剧社”,暗指“芗江怒潮”,并于1934年9月15日获准成立。彭冲、柯联魁等地下党的负责人,既是剧社的领导者,又是舞台的艺术骨干。

  1934年9月15日,芗潮剧社在漳州黄金戏院举行首次公演,演出《伤病医院》《贼》和《婴儿杀戮》三个剧目。公演那天,演员们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阻拦和对剧本的删改,按照原先的剧本进行演出。演出过程中,台上台下群情激昂,大家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演出高潮迭起。1937年2月,经彭冲等人联系,芗潮剧社赴厦进行第六次公演,演出取得空前成功,各家媒体争先报道,连中央社记者也赶来拍照采访。

  曾一石告诉记者,1934年到1937年间,芗潮剧社连续组织七次大型公演和多次小型演出,在闽南地区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高潮,一大批爱国青年、工人、店员、教师等加入剧社,壮大了革命力量。

  1938年初,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芗潮剧社的部分宣传骨干和青年学生100余人,专程到平和圳心与二支队四团一营指战员联欢。身为漳州工委组织部长、芗潮剧社骨干的彭冲积极动员剧社成员参军,他自己率先报名,并与爱人骆平(陈素兰)双双入伍,成为革命伴侣。在彭冲的影响下,芗潮剧社数十名社员参加了新四军。1938年3月1日,龙岩白土红场鞭炮齐鸣,新四军二支队2000余人誓师北上。从此,彭冲踏上了革命征程。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立项土地开发补助标准 县级与市级“等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