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赐漳浦帝师蔡新座驾现身济南 真伪需鉴定
【收藏者说】 从古玩市场购买 马车雕花“吸睛”
50岁的陈四清,现在从事地质勘探测绘工作。平时工作之余,有古玩收藏爱好。“大概去年春节期间,在济南古玩市场时看到了这辆马车。当时先是被马车的雕花吸引了,非常漂亮。”陈四清称,他还发现这马车竟然还是乾隆时候皇帝赐给大臣蔡新的座驾,工艺漂亮而且主人名头响亮,陈四清就出资将它买了下来。
陈四清称,马车车杠长3.47米,宽0.91米,车棚左右两侧高1.34米,宽0.90米,车棚顶为正方形,长和宽都为一米,高50厘米,两侧是18辐直径为1.17米的车轮,全车保存较为完整,有17块雕着各种花纹的木板,特别是后侧雕刻着莲花和麒麟图样,图像栩栩如生,两个木质的轮子外面还包着一层铁皮,虽然历经239年沧桑,但看起来还很结实。
个头大不好保存 愿让漳浦当地收藏
从陈四清提供的照片看,马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坐轿,坐轿上有雕花,其中一面写着“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赐经筵讲官兵部尚书臣蔡新”字样;另外一部分为配有两轮的底盘。
陈四清称,自从收藏了这部马车后,也对蔡新展开了研究。陈四清还专门列出了蔡新纪年表。对照纪年表,陈四清发现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蔡新70岁,那年二月初四,乾隆帝历经29年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标志着清政府对川西的控制,此役被列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同年,乾隆帝赐蔡新御书“武库耆英”四大字和红绒结顶冠服。
考虑到马车的个头比较大,不好保存,想要把它拆分开又心有不舍,想来想去,陈四清就联系到了漳浦县相关部门,希望能让这一件宝贝回到故乡。
而对于当时购买了多少钱,陈四清表示不便透露,他也未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交付给漳浦县。
【部门说】
漳浦县文体局:
需现场鉴定真伪 蔡氏宗亲会已对接
对此,漳浦县文体局李副局长称,前段时间确实收到了济南陈四清先生的来信,“根据他提供的照片,我们也请来了相关文物专家展开初步的鉴定”,依照专家的意见是,这并不是马车,“底盘与车轮部分跟坐轿应该不是一整套的,刻有‘蔡新’字样的轿子应该是抬轿用,不是马车搭配的轿子”,李副局长称,此外,对于这顶坐轿是否真伪,他称需组织专家现场鉴定。
而对于交付给漳浦县一事,李副局长透露,陈四清并未具体出价多少,只是称自己花了20多万购买来的,专家们也认为这样的价格太高了。据李副局长透露,目前漳浦蔡氏宗亲会已展开相关对接。
【专家说】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潘洪钢:
仅凭照片难辨真伪 蔡新坐马车入朝可能性小
针对陈四清收藏有蔡新马车一事,昨日,海都记者联系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潘洪钢。
潘洪钢从事明清史、民族史研究多年,其中还对清代轿子文化展开专题研究。
潘洪钢称,单纯从照片判断这马车是否真伪比较困难。不过从史料记载推断,当时蔡新乘坐马车入朝可能性比较小。
他称,中国的皇家园林、皇宫历来讲究规模,越修越大,以至于从宫外步行到其中心,要用较长的时间。这当然可以用提前出发来解决,但对于臣下来说,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官员,每天上朝要走这么长的路,就成了一件苦差事了。因而自五代十国时期以后,就开始有乘马或坐简易的轿子进入宫廷的做法了,但多半只是个别的例子,比如在明代,基本上就没有在禁宫中骑马或乘轿的情况出现。
□人物名片
蔡新
(1707~1799)
清朝名臣。福建漳浦下布人(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3岁丧父,寡母抚育。得益于堂叔蔡世远的关爱指点,潜心儒学,30岁中进士。蔡新在清朝任职50年,历任吏、礼、兵、刑、工等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德高望重;任《四库全书》总裁,劳苦功高,深为时人敬仰。他历次归家时,遇灾荒,捐资平粜,置义学、义仓、义冢,修葺先贤蔡襄祠、黄道周祠等。(海都记者 苏禹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