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漳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全文】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随着党中央新一轮改革号角吹响、福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举措进一步明确,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为我市加快建设富美漳州、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2014年,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实际,革故鼎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村改革,整合国有资产,深化对台合作……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开始破题,一些体制机制创新有所突破,进一步增强我市发展的动力活力。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改革部署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回顾我市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要进步,无一不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结果。
全面深化改革要改什么,怎么改?2014新年伊始,市委印发了《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精心研究制定《2014年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方案》。市委书记陈家东在推进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动员会议上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立足漳州实际,在全省率先开展“深化改革年”活动,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把我市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不能只把这些领域的改革写在纸上、喊在口上,必须迅速行动、指向明确、落点扎实,不折不扣地抓出成效。”市领导反复强调。
随即,漳州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漳州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9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由市委常委牵头负责,推动各项领域改革的具体实施;印发《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工作小组重点改革任务》;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列入《2014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以严格的督查考核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随着一项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批批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推出,我市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漳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的浪潮。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因此,要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特别是要抓住政府改革这个“牛鼻子”,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政府越位错位、监管不到位,对市场管得太紧、太死等问题还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存在。对此,我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实现全省前置审批事项最少、经营场所限制最宽、登记审批流程更简。同时,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减少市政府工作部门6个,精简16.3%;净减少事业单位机构8个,减少编制167名,连续四年实现财政供养人员负增长。
为激发市场活力,我市出台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十一条措施、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十条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民营经济提升发展;制定实施《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整合重组方案》,按照“统一产权、统一运营”的方式,将市属国有企业整合注入九龙江集团、漳龙集团、城投集团、交通集团等四大集团,提高国有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管理水平。
针对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不够均衡等问题,我市制定进一步深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意见,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深化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年”专项活动的方案》,着力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制定出台中小企业进入场外市场挂牌的意见,全市有9家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47家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
发挥特色优势,助力改革发展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并用好国家和省里支持漳州发展的机遇,注重发挥特色优势,为我市提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我市抓住国务院出台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有关政策的有利契机,启动申报设立古雷综合保税区,加快规划建设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制定古雷石化中下游产业15条招商优惠政策和漳州台商投资区特殊钢产业园企业《准入条件》和招商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台湾石化、钢铁等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推动石化、钢铁等产业尽快聚集。
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制定实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8条措施,编制《漳州市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指引》,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制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漳州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成功举办全国“海丝”文化遗产精品九城市联展、“闽南风?漳州味”文化周活动,密切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漳籍侨团的联系,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目前“漳州味”产品遍布“海丝”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盟10国在漳州累计投资超400个项目。
增添发展动力 激发社会活力
围绕重点区域突破。加快规划建设漳州滨海新区,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中心城镇组群和环东山岛城镇组群,并从中规划建设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东山岛经济区域等四大产城良性互动的经济增长极。
注重统筹兼顾,释放改革红利
在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同时,我市统筹推进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改革,充分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红利普惠于民。
在社会事业领域,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城区初中学校“小片区管理”,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水平,推动市级非教育主管部门与所办学校脱钩;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出台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制定公立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遴选办法》和《遴选标准》,探索基本药物配送机制改革。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开办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开展乡镇敬老院等级评定工作,推动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立挂钩帮扶关系。
在文化方面,芗剧《保婴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编制完成《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概念规划》,并沿324国道规划建设总长153平方公里的闽南文化生态走廊,25公里长的示范段基本建成。
在民主法制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制定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要点》,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全市261个城镇社区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并以35个市级平安示范村为重点建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东山县在全省率先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
在纪律检查方面,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视频监控系统,构建网上行政执法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强权力运行后续监管。(记者 陈岩 通讯员 黄瑞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