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之社会治理 助推发展

2015-03-11 12:52 来源:闽南日报 0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治理,让社会更和谐。

  创新,让社会治理走出一小步,和谐文明迈出一大步。

  十几年来,漳州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建立了诸多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文明从一个人传递到一个群体,从一条街传递到一个社区,从一座城传递到整座城市。不仅城市面貌、文明程度有了大幅提升,而且文明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市民生活,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今,漳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与漳州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密不可分。

  社会诚信体系“网络化”

  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重“一诺千金”

  3月4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又在《闽南日报》如期刊登,强有力的威慑效应让“老赖“们不愿、不敢和不能失信,为打造社会诚信体系“添砖加瓦”。

  “我愿意付清余下执行款,希望把我的名字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撤下来。”在杭州出差的王某火,火急火燎给芗城执行局法官打来“求助”电话。

  王某火是一起摩托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被告,被法院判决承担30%的责任,要赔偿因事故高位截瘫的伤者32万余元。在支付7.2万元之后,王某火就对余款偿还置若罔闻。为此,伤者向审理该案的芗城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院即把王某火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库。

  姓名“入库”后,王某火“尝到”了失信的代价。在杭州出差的他,被限制高消费,无法购买动车票返程。原来,自2014年7月1日起,凡是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人名单的被执行人,均被执行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措施,而王某火也成了我省首例受信用惩戒无法搭乘动车的“老赖”。

  “失信黑名单就是要让社会上的守信者畅行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阮明光说。他表示,自《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若干规定》实施后,漳州市建立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失信黑名单公布平台,登上失信黑名单,直接影响着被执行人的个人信用、名誉等,在行政审批、融资信贷、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限。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公布12434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00多名和王某火一样的“老赖”再也不“赖账”。

  社会管理“智能化”:

  “千里眼”盯着城市大小事

  3月2日,晴。

  在芗城区元光南路,记者见到了正在“逛街”的庄丽华,此时她手里拿着一台“特殊手机”四处“溜转”。看似闲逛,可一旦发现街尾巷角有“脏乱差”现象,她就冲上前去拍个不停。

  这台“手机”功能可不只有拍照。发现问题后,它立即与后方指挥中心取得联系,中心工作人员回复表示,已受理并派遣给相关部门处理。几分钟后,相关部门赶到现场处理发现的问题,庄丽华全程跟拍,及时反馈情况。

  这个指挥中心是漳州市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平台,而庄丽华是中心的信息采集员。

  每天,她的工作就是专给城市管理部门“找茬儿”,足迹遍布辖区各个角落。小到一个井盖、消火栓、牛皮癣,大到变压器、行道树、路灯,一个个关系百姓生活和城市文明形象的活都归她“监督”。

  在市区中心城区76.8平方公里土地上,类似庄丽华这样的信息采集员有120人。依托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平台,信息采集员在美化城市形象中即便“单兵作战”,却也连战连捷。

  作为2014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这一平台由市城管牵头负责,项目投资约1500万元,于去年6月26日投入使用。同年12月18日,该平台通过国家住建部验收,综合评价93.4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管理的“千里眼”。

  “平台运行以来,实现了城市管理水平质的飞跃。”平台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截至去年12月,信息系统共受理各类案件累计84952件,立案累计53920件,处置49398件,结案数45415,处置率91.61%,结案率89.07%。

  社区服务“网格化”

  群众事事有人管、马上办

  欢声笑语中,小区一派祥和……3月2日,置身在芗城华港社区内,倍感喜庆和谐。

  华港社区成立于2002年,有居民住宅楼42栋,居民近1300户4300多人。在老居民看来,小区现今和谐的景象,在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以往,社区欠缺服务,跳不出“事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事”的怪圈。

  在华港社区被纳入全市社会管理网格化试点之后,小区提升管理水平的转机出现。

  2012年9月份,按照“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措施,以及“楼不落户、户不落人、人不落项”的目标,华港社区构建“社区-小区-楼栋-单元-居民”五级网络组织体系,辖区被划分成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一个社区民警,设立“四个队”,即民情收集队、民事调解队、义务巡逻队、综合服务队;配备“八大员”,即网格员、社区巡逻队员、维稳信息员、综治协管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平安志愿者、平安中心户长和治安调解助理员。

  朱国辉是华港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站的负责人。记者在工作站看到,只要登录“芗城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便可以查看居民个人及家庭情况,小到“嘴角”纠纷信息都可查询。

  作为小区网格化管理的“总管”,朱国辉表示,没有网格化管理之前,居民遇到事情没有头绪,不知道该找谁来管一管。“现在网格化管理定格定人定责,谁家有个‘烦心事’,第一时间就能把事情协调解决。”

  “现在,小区有了网格化管理,事事有人管,而且马上管马上办,纠纷及时化解,邻里关系更和谐,提升了幸福指数。”担任楼栋长的石若琪说。

  华港社区管理水平的“质变”,只是漳州深化城乡社区网格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现如今,全市共建立14个县级网格管理中心、124个乡镇网格管理中心,261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成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一个个网格社区正在构建一道道文明风尚的靓丽风景线。

  社会矛盾调解“多元化”

  解开心结、调出和谐

  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物权纠纷……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纷杂多样。是解开还是绕开?

  在漳州,城市管理者直面问题,在“大调解”机制基础上,通过“多元”与“融合”做文章,探索出“多元化”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方法。

  2010年3月30日,漳州原有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再次升级,整合成了“漳州市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多元调处中心”“漳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漳州市医患纠纷理赔中心”三个新机构,开创了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无缝对接和率先开展第三方介入医患纠纷解决的“漳州模式”。

  这个“漳州模式”的“元老”就是人民调解工作室的首位调解室主任——赖水顺。

  去年大年三十晚九点,赖水顺带着满身疲惫回到了家。他只能耸耸肩露出微笑,对操持年夜饭、等待围炉的家人表示愧疚。之前的几个小时,市区某医院发生一起医患纠纷,患者家属围堵就诊大厅。医院报警,可民警前脚刚走,家属后脚就滋事,双方矛盾一触即发。赖水顺只身一人挤进大厅,耐心做好双方工作,妥善协调解决纠纷,解开了患者心结,调出了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

  数据无声,却是化解矛盾的最佳诠释。据统计,自“漳州模式”运行以来,多元调处中心共受理调处拟诉讼的各类民商事纠纷5783件,涉及标的额达9.719亿元,结案5759件,结案率占受理纠纷的99.58%,调解达成协议3566件。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长期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可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下一条:中国名家书画精品展在漳州市区举行 持续至3月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