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解密弘一法师在漳往事 “七宝寺”改名为避“猪母亭”

2015-01-30 07:36 来源:闽南网 3
年近七旬的施正峰用两年的时间写就《弘一法师在漳州》,正式出版。

施正峰展示《弘一法师在漳州》新作

施正峰展示《弘一法师在漳州》新作

  【著书】

  承父遗志 书写弘一法师在漳往事

  辛亥革命期间,漳州市区新行街的施荫棠,曾率漳州农民光复军起义(本报2011年10月11日曾作报道),弘一法师为其赠言“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而施正峰,便是施荫棠的孙子。

  施荫棠晚年信仰佛教,创办了浦头祈保亭、尊元经楼念佛会等。1937年,他得知弘一法师与亲戚严笑棠交情不错,便托严笑棠邀请弘一法师来漳州讲经。从此,施家与弘一法师结缘。

  施正峰的父亲施大晟,也为漳州名流,一生喜欢收藏字画、古玩。施正峰回忆,“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在院子里晒字画,我调皮,不小心弄破了一幅字画,父亲当即大发雷霆,操起小竹棒就打我。”后来,施正峰才知道那幅画是弘一法师的作品。

  长大成人后,施正峰才知道父亲一直都在收集整理弘一法师在漳州的资料。“不过随着收集的资料、老照片一天天多起来,父亲也一天天老了,经常生病。”父亲一直想完整地梳理弘一法师在漳往事,但最终不能如愿。1988年,施大晟过世,书写弘一法师在漳往事的任务落到了施正峰的身上。

  感慨遗迹被毁 想借此书弥补空白

  父亲的遗志成为施正峰的心结,退休后,他终于可以承父遗志,继续搜集梳理资料,并费时两年,出版了《弘一法师在漳州》一书。“算是完成了多年来的心愿”。施正峰说。

  不过,他始终惋惜弘一法师在漳州的不少遗迹被破坏。比如,弘一法师卓锡处原址已经不在了,“漳州七宝寺在1988年的时候,被政府定为弘一法师卓锡处,可是在旧城改造中,原七宝寺被拆除,浦头社信众集资在七宝寺原址附近重修寺庙,但旧牌匾在更早前已经被毁。”

  施正峰说,国内许多弘一法师的年谱,对法师在漳州弘法的记载极少,甚至是空白的。“如果遗迹没了、文字资料没了,后人早晚会忘记这段往事。”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弘一法师在漳州的经历。(海都记者 苏禹成 白志强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公办幼儿园靠“拼爹”现象待解 或面向社会公开
下一条:农药废弃物回收试点有望推广 解决农残污染问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