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药驾”的定义及其危害 七类药物服后不宜驾车

2014-12-10 11:20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酒驾醉驾入刑之后,大家对于驾驶愈发地谨慎起来。然而,有一点却是大家忽略的地方,那就是“药驾”。每个人都有个头疼脑热、发烧感冒的时候,吃药缓解病情无可厚非。但有些药物食用之后,对驾驶会造成影响。想想之前因为藿香正气水而被误判为酒驾,诚然,服用藿香正气水并非酒驾,但也属于“药驾”范畴。

  谨慎用药 当心“药驾”

  “药驾”的危害不小!

  对于酒驾的危害,大家已经了解甚多。“药驾”的危害有多大呢?根据美国《先驱快递报》报道,官方统计数据对比显示,服药后驾驶和酒后驾驶都属危险行为,严重情况可能致命,不仅影响公共健康,也危及公共安全。美国对于“药驾”的判断较为严苛,我国暂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药驾”进行规范。但是,没有规范,不等于没有危害。

  11月1日中午,市民陈女士开车回家途中,经过一个路口时,信号灯由绿转红,而陈女士突然觉得“眼前一黑”,撞上了前面一辆车。交警大队民警在处理事故时,陈女士承认自己上午吃了感冒药。

  类似的案例不止一起。“药驾”已经成为继酒驾之后,又一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塬因。根据国外的数据统计,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驾驶人员中,近两成是来自“药驾”。

  七类药物服后不宜驾车

  众所周知,不少药物,尤其是感冒药都含有嗜睡成分,这仅仅是影响驾驶的其中一小部分药品。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七类影响驾驶的药物中,包括了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有明显抑制作用;抗抑郁、焦虑类药物,含嗜睡成分,会让人嗜睡、乏力;镇静催眠类药,同样含嗜睡成分;解热镇痛药,有可能出现听力衰煺、大量出汗甚至虚脱;抗高血压药,伴随头疼、眩晕和嗜睡;抗心绞痛药,扩张血管引起头疼、精力分散;降血糖药,会引起疲倦、头晕症状。

  有专家指出,常用感冒药及抗过敏药中多含有抗组胺成分。这种成分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令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灵敏。例如治疗此类疾病常用到的扑尔敏,其主要不良反应就有嗜睡、困倦、视力模煳、头痛等,会影响驾驶。

  除扑尔敏外,还有息斯敏、苯海拉明(苯那君、可他敏)等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也可引起嗜睡、上腹部不适等反应;富马酸酮替芬可引起嗜睡、反应迟钝、头晕、头痛、目眩、倦怠等反应明显;赛庚啶被不少人当做“助眠药”应用;茶苯海明(乘晕宁、晕海宁)可引起嗜睡、口干、调节紊乱、泪腺分泌减少、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中,常用含有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有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泰诺感冒片(酚麻美敏片)、纳尔平口服液(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感康片(复方氨酚烷胺片)、速效伤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白加黑片(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的夜用片、复方岩白菜素片等。还有其他中西结合类药物,如感冒清胶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胶囊、重感灵片、999感冒灵颗粒等等。购买此类药物前最好提前看清药物成分及不良反应。(记者蔡骞)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石坑边民警彻夜行动 解救家庭不和轻生女孩
下一条:手机丢失谎称被盗 漳州市区某高校学生偏激报假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