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海都小记者活动昨结业 小记者着汉服学揖礼
着汉服学揖礼 小记者穿越了
太保——海都小记者活动昨结业,家长赞活动办得好,期待下一期再来
闽南网12月8日讯 “下一期小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我还能再来吗”……昨天下午,为期两周的太保——海都小记者活动落下了帷幕,海都小记者们都依依不舍,凑上前来发问。
小记者们穿着汉服,跟老师学习礼仪
继周六到龙文区人民法院学当小法官后,昨天,小记者们又度过了收获颇丰的一天。大家跟着琉璃汉服社的老师们学汉族服饰穿戴,习汉族礼仪,与海都首席记者苏禹成学新闻采访和写作,还诞生了蔡思琪、张梓睿、张钰晗、王沛然及张苏一凡五位五佳优秀小记者。
小记者许欧娴的爸爸说,海都小记者活动办得很有趣,“我会继续关注下一期活动,再邀上身边朋友的孩子一起参与”。
【习礼仪】
一板一眼学揖礼 双手抬起又落下
一上讲台,身着汉服的黄老师就向同学们鞠了一礼。
“汉文化有独特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黄老师说起汉文化滔滔不绝,也让小记者们感到新鲜不已。她告诉小记者,古时,每年三月三是花朝节,人人皆可赏花春游。每个人还有成人礼,成人礼后,男子服役、女子当嫁,行过成人礼的人,就应当不依靠家庭,肩挑起责任义务。
当黄老师教授学生礼仪时,讲解到“古时见父母长辈,一般要行正规揖礼”,小记者们忙一板一眼学起来,抬起落下,彬彬有礼,对着老师行起90°鞠躬大礼,而在场的家长,也纷纷站起来学揖礼。“我回去也要给爸妈一个揖礼。”小记者柳歆恬笑着说道。
【穿汉服】
舍不得脱掉汉服 穿着连上两堂课
“哇,你们是穿越来的吗?”还未上课,琉璃汉服社的黄老师和墨兮老师飘逸的长裙和长袖上衣,搭配典雅的挽发,引得小记者们连连尖叫。
正式开课后,小记者们才明白,原来,汉服是汉民族彰显自己特色的服饰,是现代服饰,“穿越”一词用在这里是不准确的。汉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不仅在衣服上有专属自己的传统服装特色,还有专属自己的文化元素。“都有哪些呢?”黄老师一发问,小记者们都迫不及待地报出各种答案,“书法,中国结,古琴……”
汉文化可不单单用说就能说得完的。黄老师介绍,中国被冠以“衣冠上国”,交领右衽(Y字形衣领)、隐结系带,汉服背后有一条中缝,代表为人正直,是汉服的最大特点。老师们还拿出5件汉服,戴吴健、汤曾恺、张芷仪、柳歆恬、刘盈佳五位小记者则自告奋勇,当起了汉服模特。刘盈佳试穿完,还穿上了长裙,小记者们纷纷围观拍照。舍不得脱掉汉服的她,还穿着连上了两节课。
感受完汉服的美,小记者们又跟着老师学古人焚香品香。6人一组,可22个小记者怎么分呢?这时,2位家长也来了兴趣,率先加入小记者队伍中。
王沛然的母亲王女士正巧和儿子一组,她负责动口,儿子负责动手,“水先加一点,等不够再慢慢加。”将两种香粉混合在一起后,开始调水,担心小记者们控制不好水分,王女士边听老师讲课边担起了辅导员。
当大家都急于要品品自制的檀香是什么味道时,墨兮老师发话了:还要再等三天,作品干了以后,才能燃香品香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