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者的尸体已找到 警方出示随警记录仪回应质疑
□对话
警方出示随警记录仪 称警方三人都不会游泳 昨天下午,就《通报》的内容,南靖县公安局纪委书记高卫川、山城派出所所长周文清对海都记者的疑问给予解答。
问:黄伟良看到警车就跑了?你们有没有追上去?
答:因为有多次前科,黄伟良的警惕性很强,警车还没停下,他就往车后面绕,跑掉了。当事民警因为对他不是很熟悉,看到他跑,因此断定这个人就是黄伟良。民警随后下车,以为黄会往山旧线道路两边跑,所以就分头搜寻。民警小黄看到黄伟良时,他已经游到河中间;等招呼民警小吴施救时,只见他只有一只手一沉一浮的。
问:警方三人会游泳吗?
答:三人都是旱鸭子,都不会游泳。
问:民警小黄叫附近渔船来搜救,该渔民方便接受采访吗?
答:为了不影响证人的生活,渔民的详细信息不方便透露,但事后调查组已经找她做了笔录。根据笔录,她当时正在上游收网,听到“一位没有穿警服,但是有佩戴枪支的人”喊她往下游撑船“帮忙救人”,她就把渔船划下来。
问:民警小黄跳上渔船后,又是怎么搜救的?
答:小黄穿上救生衣,让渔民将船只划到黄伟良没水位置,用竹竿打捞。
问:当事民警有没有带执法记录仪?现场开记录仪了吗?
答:他们三人是休息班,临时接到群众报料线索,说黄伟良出现在山城镇汤坑公路养护班附近,三人就出警了。小吴身上有佩戴记录仪,小黄穿的是便衣,没有携带。由于事情比较意外,民警匆忙下车,没有立即反应过来。小吴下到河岸边搜寻时,才想起打开记录仪,录下了随后救援的情况。
几段记录仪拍摄的画面上,的确有一艘铁皮船在河边施救。撑船的红衣女子就是那名渔民,船上穿着救生衣的就是民警小黄,而岸边是赶到的山城消防中队的7名队员。视频显示,他们有人沿岸进行搜寻,有人乘坐铁皮船在河中央搜寻。
问:后来,三人为何离开?
答:家属赶到后,情绪比较激动,一直要把民警推下河里,要求他们去找黄伟良。此时,其他派出所民警和消防救援队已经赶到现场增援,考虑到人身安全就让他们先回去。
问:在这起事件中,当事民警处置有无失当?
答:到目前为止,根据调查组调查了解的情况,民警对事件的处置没有问题。
声音
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杜春峰教授
遇突发事件,官方第一声音很重要
涉及官方形象的突发事件中,官方第一声音很重要,及时回应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在此事件中,警方第一天没有及时发声,导致真实的消息无法获知。这也使得目击者未证实的说法和群众对警方的质疑有了传播空间。媒体的疑问,也是社会关注的疑点,警方不积极回应关切,会给人造成故意隐瞒真相的错觉,造成了负面影响。
如何挽回公众形象?这就涉及公共关系学里的危机公关。面对负面的事情,警方要时刻考虑自己的公众形象,实事求是,说真话。任何时候,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摆出“干货”,公众就能接受你,不能接受则说明你给的解释没有说服力。
一般来讲,在不妨碍进一步侦查案件,不透露保密信息的前提下,对于民众的一些疑问,可以做出解答的尽量正面做出解答。另一方面,最有说服力的关键性细节,能亮的应该亮出来。比如,黄伟良是不是自己主动跳水?警方有没有追赶?有没有救?只要能做出一些解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总比好过一股脑闷着。不发声,只会使自己陷入被动。
□探讨
遇嫌疑人有危险,民警该咋办?
福建警察学院教授张昌荣:
民警首先肯定要主动作为
尽可能保护自己,用最小伤亡完成
我国每年在执法过程中,民警伤亡的数字都达到几千人,警察是国家公务系统中最高危的一个职业。
同时,执行任务中,民警也要尽可能地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遇涉案人员需要施救,民警首先肯定要主动作为,但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安全,用最小的伤亡代价,来完成任务和解救群众的危难。
具体到本事件中,民警看到黄伟良下水,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第一时间回警车拿救生衣,这从保护自己来说是对的,但是方法就不够有效。三人都不会水,应该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情况,请求有能力的救援队员支援。
南靖县公安局政委陈伟泽、福建警察学院教授张昌荣:
民警办案有明确规范
但处理具体事件中,并没有细规
陈伟泽说,目前,对民警进行案件办理,有明确的规范,因为办理具体案件,会考虑当事人的主观动机、客观实施等因素,在刑法上一一对应,就是到具体触犯了哪一条法律法规。但是现在土地纠纷、劳资纠纷、拆迁纠纷等频繁,事件发生的触发点很多,事件具体不明确,无法去预先设定,不好把握。所以民警在处理具体事件中,并没有一个很细的规范。
张昌荣说,在处理行政和刑事案件中,民警执法有不同的方法。但都要有一个限度,即不能伤及无辜人员,不要对嫌疑人造成过度的伤害。当前,我国警察的执法,在嫌疑人已经到案,室内审讯、调解这一块的规范做得很好,都有监控全程监听监视。而室外执法情况则比较复杂,没有十分明晰的规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