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八旬阿婆大火不幸遇难 谁来排除独居老人生活隐患
独居阿婆家中遇火·叹息
【声音】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需增加运转活力
昨晚,听说郑阿婆遇难,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春锋表示震惊和惋惜:
今后,很多老人的晚年都要面临儿女在外、无人照料的境遇。郑金枝不幸遇难,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
这些年,漳州和其他地区一样,都建立了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但这些机构,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上,都存在短板,实际上很难做到预期效果。
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大多是政府购买服务,活力不足,服务内容也较为单一。建议可适当改变方式,比如通过“政府出一点、子女缴纳一点、社会单位捐一点”的形式,增加运转活力。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快完善服务项目,比如提供保姆、钟点工、志愿者服务,由他们上门开展家庭护理和照顾。此外,还应关注老人身体特点,开发普及紧急呼叫系统,让老年人遇险时可以随时找到人,避免出现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
邻里互相守望 或是帮扶方式
漳州义工俱乐部资深志愿者黄惠聪,多年来关注独居老人生活。这个爱心组织每年都帮助许多老人渡过难关:
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这些年独居老人越来越多,需要各方关注和支持。
义工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去照料老人的,基本能保证每周上门一次。但老人的很多时间都是独处,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难以预料。
邻里守望或许是个不错的志愿帮扶方式。户户守望邻里,就是户户被守望。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小区,可以以楼栋为单位,搞清楚独居老人人数和住址,然后发动本楼栋热心市民,形成“X对1”的帮扶。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倡导一种社会责任。而这样的责任,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对老人多几句劝、多留点神。如老人家行动不便,生火做饭很危险;生活中接触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也容易发生火灾。有人照看着总会多一份安全感。(海都记者 肖和勇 陈青松 黄颖 白志强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