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茶产业发展研讨会侧记 戎马数载缘系白芽奇兰香
郑国建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优势品牌
中国茶产业的效益相对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行业著名品牌。消费者需要依靠品牌来做出决策,茶叶企业需要品牌赢得效益,茶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依靠品牌的力量来推进。创建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品牌策划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营销平台构建、品牌维护、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品牌保障体系建设等六大要素的共同推进才能顺利完成。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应全面实施茶叶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意识,以品牌赢市场。
郭雅玲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注重生境保护做好区域优化
漳州特殊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条件造就了漳州茶产业的区域特色。 2013年,漳州市茶园面积43.28万亩,年产量5.97万吨、产量占全省乌龙茶31.8%、居全省第二位,年产值40.02亿元。白芽奇兰茶是漳州的一大特色,要做好白芽奇兰的培育,同时重视茶山生境的保护,注重加工技术与品质特色,做好名茶区域优化。
苏峰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组成员
着力科技兴茶延伸茶产业链
福建是我国产茶大省,制茶、饮茶、贩茶历史悠久,漳州等中心城市也建立起了专业性茶叶批发市场。应充分发挥茶树品种资源优势,继承传统加工技术,在市场引导和推动下,使优势茶类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应加强农、科、教三方合作,建立科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茶叶向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郑迺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稳定茶叶品质 引导产业分工
茶叶品质不稳定是共性的难题。茶叶初制与茶树种植分离、茶叶初制规模扩大和集中,是提高种植标准化、加工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此外,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比如平和县九峰镇、崎岭乡、芦溪镇,建立乡镇或村一级的鲜叶交易市场,引导茶产业分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构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危机公关机制。(记者蔡柳楠 通讯员 许云坤 陈永贵/文 范伟鸿/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