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华丰镇下田村200年清代土楼年久失修 村民自筹修建
热心老人倡议
400村民共捐资
下田村的村民们大多姓黄,对这座土楼有着深厚的感情。黄振发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0多岁的他,时不时就想来看一看修缮情况进展如何。他有一个儿子在巴西工作,也参与了今年的捐资活动。黄振发还是最早提议修缮土楼的老人,“我跟村长说,土楼墙体都裂了,快倒了,要赶紧修,但村长说,没钱没办法啊。我想,既然村里没钱,那就集中大家的力量,来捐资吧。”
村书记黄辉生说,“村里头也是真的没钱,不然早就开始修了。这座土楼当年是为了防土匪而建,当年部队驻在这边,也是看中这地理条件很好。”今年,村里400多位村民一共捐出13万元,村委会想方设法凑了18万元,“县里也打算拨2万元经费给我们村,但目前还没到位。”
黄辉生说,景福楼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没有专项修缮资金,村里老人都舍不得这座土楼日渐破落,才自发捐资,大部分都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修缮现场,堆着很多红色瓦片,黄书记说:“黑色瓦片都买不到,这些瓦片是特地到泉州买的,一片2斤多重,都是用质量最好的材料。”
县文体科新局
将尽力争取资金
目前,村民筹得的33万元怎么用?黄辉生称,村里打算分三期进行修缮,目前第一期预计花费40万元,剩下的缺口村里再慢慢想办法,第二期主要是室内装修,第三期就是一些细节、壁画等修缮。修缮完整后,土楼或将作为村里老年活动中心。
华安县文体科新局也一直在关注这事。该局黄局长称,文物保护都是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国宝是由国家文物单位保护,省文物则由省里专项资金整治,但县一级的文物并没有专门的修缮资金。在村民修缮过程中,局里有专门派出相关文物保护专家对修缮工程作评估、全程指导,以确保修缮顺利进行。“由于华安县财政大体上比较困难,但接下来会尽力争取一些修缮资金,帮助村民修缮。”(海都记者 胡婧 戴江海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