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记》演绎芗剧新经典 闽南乡间故事剧情提要
剧情提要
故事发生在古代闽南乡间——
病危的儿子林正义弥留之际告诉与自己相依为命且执意欲与自己共存亡的母亲尹三娘,说邻村有位叫金满月的姑娘怀着自己的孩子即将临盆,但恐性命难保……母亲于是打消了自尽的念头,决定留下来照顾其母子。
临死留命的母亲在左邻右舍一帮古道热肠的七姑八姨九婶的接应与护送下,成功地“拐带”出并妥善安置了那位身怀有孕、被父亲安排相亲、正要自寻短见的金满月。但金满月失踪,被其不明真相的父亲报入县衙,惊动了官府,于是便有了邻人八姨挺身就擒、尹三娘慨然投案自首、县令成人之美巧妙息讼的一波三折……
正当婆媳与众乡邻兴高采烈地准备着为婴儿欢庆满月时,剧情峰回路转,意外赶来了一位自称是金满月的夫君、婴儿的亲爹少年书生林东明。原来,当初林正义误以为同窗林东明落水身亡,为了保住其血脉,谎称与金满月有私情。真相大白后,尹三娘决定离开。但婴儿的啼哭声让她情不自禁又回到孩子身边。最终,林东明认尹三娘为母,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保婴”成长记
一部好戏的“成长”之路总是不平坦的。《保婴记》亦是如此。
该剧是真正的原创剧目,由已故著名剧作家汤印昌编剧。汤印昌这位一级编剧留下了许多代表作,如《煎石记》、《保婴记》、《拾银记》、《母子桥》等等。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并被京剧、越剧、梨园戏、潮剧等剧种移植上演。
1996年,《保婴记》被漳浦县芗剧团首次搬上舞台,并于1997年进京展演。为了打造我市精品剧目,漳州市芗剧团于2008年3月份开始复排《保婴记》,并于2008年年底携该剧赴省城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戏剧展演”,该剧进一步为人熟知。
2009年是《保婴记》成长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漳州市芗剧团特邀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委、国家一级导演黄天博在二度创作上对该剧进行重新打磨。同年,该剧在第四届福建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剧本奖等奖项。2010年,该剧又荣获福建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一等奖,并作为展演剧目献演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
精益求精,才能接近完美。2013年年初以来,漳州市文广新局精心部署和准备复排《保婴记》,投入大量经费,邀请国家一级导演执导,聘请省内一流的舞美、灯光、音乐、服装、道具等设计师,组建了强有力的创作班子,对《保婴记》进行二度创作和精心排练。经过一次次地反复雕琢,《保婴记》剧情衔接更加紧密顺畅,人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更趋于完美。同年11月,《保婴记》从福建省送选的11台剧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我省唯一一台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的比赛剧目,并一举囊括了该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2014年8月,《保婴记》再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填补了漳州戏曲奖项的空白。
要有几十年磨一戏的恒心
好戏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打磨”。
《保婴记》里没有刀光剑影的恢宏大场面,而是把平凡妇女的形象通过艺术手段充分展现在舞台上,需要靠演员的完美演绎来打动观众,所以,塑造人物成了这部戏的第一要务。在演员的塑造方面,我很苛求细节,演员的举手投足、哪怕是一个眼神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调整、编排。演员的唱腔方面,我要求演员要真正领会角色,从内心去唱,做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整部剧的剧本、音乐、舞美也在做着“打磨”,力求从具体的事物中更能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推动剧情。在舞美方面,如果发现哪里有跟整部剧不搭配的地方就得推倒重建,这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总之,要有几十年磨一戏的恒心,有一抓不放的思想,精益求精的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