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79岁老人离家近50年 想见见当年的妻儿

2014-08-24 09:16 来源:闽南网 0
79岁的芗城区人康宗能来说,只身在外漂泊近50年后,重回漳州

想再见当年妻儿但老宅变新楼无处寻

  回到漳州的康老伯,没等来亲人相见,却只见物是人非。

  新华东路中山街122号,母亲和兄弟住的地方,如今已改建成新楼。来回询问多人,找不到老厝边了。入赘的前妻家,在岳口街马公庙18号,现在也建了新楼。辗转多日,他终于找到住在芗城区石亭镇北斗村的四弟康宗益。他才得知,在市区的二弟和在华安的三弟,都去世了。

  前妻和儿子,也没再和四弟联系,不知去向。“胖嘟嘟的,长得很像我,特别可爱,我哪舍得离开他啊。”前天,在延安北路高架桥底下,康宗能一提起儿子,话没说完,就哽咽脸红。算一算年纪,儿子都已到中年,或已为人父了。

  当年,是康宗能给儿子取的名,叫“康健男”。可他心想,儿子或许早就改名或改姓了吧。“哎,亲戚很多,散了散,都找不到了”,每每提及,康宗能都埋下头,陷入沉思,许久不再言语。

无依无靠高架桥下成了他的“家”

  四弟留他在家住了十几天。可眼见着四弟家也不好过,康宗能无奈地又一次离开。加上腿脚不利索,又没钱,几个星期来,康宗能一直呆在延安北路高架桥底下,靠好心的过路人送吃的度日。

  直到漳州义工俱乐部的曾艺敏、黄惠聪发现了他。

  昨天,根据当年唐淑惠娘家在马公庙附近这一线索,海都记者找到巷口街道民主里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苏少山帮忙联系了辖区几位年长的老人,但都没有人认识唐淑惠。而关于康宗能家里的住址,苏少山说,以前有个中山街社区居委会,也隶属巷口街道办事处,但后来就没了,分散成立好几个居委会。

  那康宗能是否还会有人事档案留在漳州糖厂呢?昨天下午,漳糖社区居委会张月荣书记说,在2008年,糖厂改制,被南华集团收购,工人都买断工龄了。根据康宗能是1958年进厂的说法,居委会帮忙联系了一位同时期进厂,曾在厂卫生院工作的沙女士。但她回忆,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原漳州糖厂人事负责人叶先生,翻阅了从1958年到现在的员工档案,其中共有16位康姓员工,但没有康宗能。“如果当年他丢了工作,有可能厂里把他的档案送回原籍,也就是所在的公社(现巷口街道办事处)”。

  而巷口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工作人员郑先生说,根据查找结果,目前街道办也没有相关档案。(海都记者 郑娟娟 戴江海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龙海村妇频繁借钱 携300多万债务失踪急坏债主
下一条:漳州市区公园将建12个宠物厕所 荔枝海公园有2个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