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3--2030)全文
昨天上午,《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3-2030)》评审会召开。漳州市规划局提出,公交专用道是全时段专用还是高峰专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进一步论证。正在规划建设的南江滨路、圆山大道、厦漳同城大道等具备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条件,可以纳入论证。而专家认为,对公交专用道,可优先选择东西向道路,在高峰时段进行试点。
另外,规划方案还调整10条现有公交线路,新增9条线路。漳州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如果漳州市政府通过规划,结合省运会的召开,这些线路将很快得以调整实施。
规划变动:
不建BRT 将建公交专用道
此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修编的《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修编(2013-2030年)》中提出,到2015年,将设置一条BRT线路,到2020年,再增两条BRT线路。
而在本次规划中,没有规划BRT的相关内容。漳州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一次规划的征求意见中,许多专家、部门、市民不认同规划BRT,认为过于超前,与漳州的实际发展不符。因此,本次规划没有纳入此项,取而代之的是规划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是指在城市道路路段上通过特定的交通标志、标线或隔离设施等手段,限定路段上的某一条或几条行车道(或整条道路),只允许公共汽车以及部分特殊车辆在规定时段内使用,而禁止其他车辆使用。
根据对路况、车流量等因素的分析,近期规划在胜利路、迎宾路、水仙大街设置公交专用道。
规划部门意见:
中心城区与外围联系应加强
漳州市规划局提出,本次规划过于注重中心城区内部规划,中心城区与外围联系缺失,如与周边客流往来量十分大的龙海石码等地,应规划多条线路。其次,规划中,公共交通类型不齐全,应将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水上巴士、轮渡码头等进一步细化规划。要增加迷你公交规划,因为老城区等地无法行驶大公交车,应设置迷你公交线路和站点。
此外,公交专用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进一步论证,是全时段专用还是高峰专用。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南江滨路、圆山大道、厦漳同城大道等具备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条件,可以纳入论证。
台商投资区规划部门认为,该规划应增加厦漳同城理念。目前,台商区已有与厦门对开的公交,未来,作为漳州公交与厦门公交的枢纽区域,应进一步规划在台商区的枢纽站设置。
专家评审意见:
公交枢纽应与轻轨无缝对接
本次专家评审团,由省住建厅高级规划师温晓勇等人组成。专家组最后给出评审意见,认为应对将新增的环形线路进一步论证,按公交需求实施,可选择固定时段的环城公交,对公交专用道可优先选择东西向道路在高峰时段进行试点。
完善场站规划方面,应进一步提出与住区、企业和学校等共建场站的合理化建议,并对公交场站综合开发提出具体措施。
公交枢纽的布局应与轻轨站点实现无缝对接。还要结合交警支队在建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建设公交优先控制系统,提高公交运行的效率。加强智能公共交通建设,建议在主要线路或站点设置公交动态显示牌,以方便市民了解公交实时运行状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