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恙虫!漳州平和坂仔镇一农妇遭恙虫叮咬身亡
识别:3个特征教您识别恙虫病
庄立琳介绍,恙虫病,或称沙虱毒,是一种由恙虫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它多由恙虫叮咬了染病的老鼠后感染,再叮咬人而致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发热,伴有皮疹,其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原发感染部位经常存在溃疡或焦痂及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如何辨别是恙虫病呢?庄立琳介绍,有3个特征,一是反复发烧,二是淋巴结肿大,三是被叮咬处会先出现溃疡,然后变成焦痂,这是最重要特征。“恙螨叮咬人时会发出一种酶使人麻痹,所以叮咬时人不会感觉到痛。”庄立琳说,但被叮咬后98%都会产生焦痂,主要分布在腋下、乳房下、会阴部、后背等隐秘位置。一般做个血液检查,看是否感染了立克次体即可确诊。
提醒:雨后初晴时别坐草地
庄立琳说,恙虫病多发于每年6月—8月,特别是雨后潮湿,恙虫会频繁出没,因此,雨后初晴的几天,最好不要到草地上坐。如果要到草地上活动最好穿上长裤,特别是小孩,很容易出现叮咬后被忽视,继而发生重症,家长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身体裸露在外的部位要涂抹驱蚊灵等防虫剂。“预防恙虫病,最根本的是要灭鼠。”庄立琳说,恙虫多在乡间的草丛里、城市的公园草坪里,但是恙虫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疾病。不是所有的草丛都有恙虫,也不是所有的恙虫都带了病原体。
如果在草地或灌木丛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高烧,就要认真检查身上是否有虫子叮咬后的焦痂,特别是在一些隐蔽的部位如会阴部、腋窝、腹股沟等。如发现了焦痂,要及时就诊。
链接
夏季还要注意哪些害虫?
医生称,夏季还要防范蚊子叮咬,以预防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防范红火蚁,以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特别还得防范被蜱虫叮咬。”医生说,此前遭蜱虫叮咬后致人死亡的病例已多次出现,市民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避免被蜱叮咬。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海峡导报记者 林晓琪/文 张伟华/图)
@厦门身边事:#小心恙虫#【恙虫病夏季高发 最怕误诊】医师说“恙虫病关键在于是否对症治疗,最忌讳被误诊,漏诊。“很多医生没检查仔细,误诊现象时有发生,按普通感冒或皮炎治疗,导致后果很严重,以前有农妇被误诊致耳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