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耀夜舞塔下 点点“星海”勾起童年记忆[图]
环境好干扰少 适合萤火虫生存
南靖土楼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出现萤火虫的地块,几年前被管委会征用,农民没再种田、喷洒农药。
付新华介绍,萤火虫大多生长于气候潮湿的水边,对自然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而塔下恰好符合这些条件。塔下本来气候就潮湿,而在萤火虫聚集的地方,恰好又有一条小溪,且溪水清澈,没有受到太多污染,四周山背草木繁盛。这里也没有太多农田,环境较封闭,人类活动的痕迹较少,因此,萤火虫可以不受干扰,自然地生长。
萤火虫约有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已发现的约有100余种。此次,付新华在塔下村观测到了至少7种萤火虫,其中还可能有以前只在台湾才有的品种。不过,具体有哪些品种,得等回去后认真比对,甚至DNA鉴定后才能确定。
【萤火虫之谜】
萤火虫与人们渐行渐远,这小小的昆虫身上,又有多少秘密呢,让我们一一揭晓。
为何发光
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求偶,根据种类的不同,发光的规律也不一样。有些种类的光是一闪一闪的,有些则是持续发光。这种信号是因种而异的,在长度和节律上都有所不同。萤火虫的寿命非常短暂,成虫期只有两个星期左右。可以说,成年的萤火虫,最大的任务就是繁衍后代。
如何发光
萤火虫的发光属于生物发光。它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其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是荧光素,一是荧光素酶。
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萤火虫体内的ATP(三磷酸腺苷),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释放的能量,95%以光的形式释放。人类到目前为止,可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ATP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物质,只要十亿分之一克遇上荧光素等,就会有荧光闪现。
为何罕见
近年来,萤火虫数量锐减,越来越罕见。
萤火虫对光污染最为敏感。雌雄萤火虫之间利用复杂的闪光信号进行交流,雄性之间通过闪光进行竞争,雌性利用闪光选择更优的雄性。只要有光污染,萤火虫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城市强光迫使萤火虫渐渐从城市飞向偏远的山村。而在农村,农药的使用和极端天气,也是萤火虫的天敌,萤火虫怕干旱。
此外,城市过度扩张和建设,导致萤火虫栖息地被直接破坏。河流、溪水不断遭受污染,也导致萤火虫越来越难见到。
生态意义
萤火虫属于益虫,在自然界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其幼虫以捕食蜗牛、鼻涕虫等为主,是这些农作物害虫的主要天敌。此外,萤火虫还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它们在哪里消失,就表示哪里的环境变恶劣了。萤火虫如果灭绝,将会对整个生态链产生不良影响。
【他山之石】
国内外有许多著名的萤火虫观赏地,也探索了不少保护方法,让萤火虫与人和平相处。
●南京紫金山成立萤火虫保护区:这里种植和萤火虫相关的矮草和植物,吸引各种昆虫,为萤火虫提供生存环境。夜间倡导禁车,远离灯光杀手。工作人员会通过预测,在干旱前期适当浇水,确保萤火虫有足够的蚯蚓、蜗牛等食物。这里的研究中心还对萤火虫进行科学辅助饲养、放飞、监测。
●日本:先后指定10个萤火虫保护区,受法律保护。日本政府为保护和观赏萤火虫,甚至放弃修建铁路。
●新西兰怀托摩萤火虫洞:这里规定,参观者不能触摸洞内的钟乳石和石笋,必须保持宁静,不能惊吓破坏萤火虫的生态环境。
【塔下赏萤须知】
1.赏萤采取预约制。游客预约后领取赏萤时间手环,观赏后交还。
2.赏萤区蚊虫蛇蚁较多,为防止蚊虫叮咬,避免毒蛇咬伤,建议穿上长袖衣服、长腿裤子、长筒雨靴。
3.萤火虫对光和噪音很敏感,因此,观赏时不能吵闹喧哗、不拍照摄像、不随意捉虫、不乱扔垃圾、不抽烟。
4.尽量不要携带手机,以免丢失,如一定要携带手机,请将手机屏幕亮度调至最低,不可开启手电筒模式。 (海都记者 黄颖 杨清竹 文/图)
相关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