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蓉高速和溪段长下坡试行双车道 客货分离[图]
背景:
长下坡落差486米 入选全国危险路段
厦蓉高速和溪段,长14公里,位于漳州与龙岩交界处,下坡起点在龙岩境内的适中镇,终点在漳州境内,其中龙岩境内9公里,漳州境内5公里。
该路段自2004年年底通车以来,差不多每天都有途经的货车失控,平均每月吞噬一条生命。去年发生的“3·22”重大交通事故,更是造成12人死亡、34人受伤。2013年年底,这条“魔鬼路段”入选了公安部总结发布的年度“十大危险路段”。
据悉,和溪段的下坡路段长,落差大,从坡顶到坡底的高度差达486米。根据国家规定,高速公路设计的最大坡度不能超过5%,在特殊情况下,可宽限到6%,而和溪段有5个点坡度超过5%,都接近甚至达到了坡度极限,这样,大货车行驶时司机要不断制动,制动片摩擦过热,制动风险也增大。
曾海东介绍,有些货车司机习惯挂空挡下坡,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下坡后速度越来越快,你想再挂挡就挂不上了,制动也差了。”
尝试:
单车道通行迫使降速 效果明显却带来堵车
去年,厦蓉高速和溪段发生“3·22”重大交通事故后,相关部门对该长下坡路段进行了“会诊”,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交警部门在适中服务区,提醒将要驶入该路段的司机对货车进行各方面安全检查,并在建安隧道(原石崆山隧道)口设置针对大货车的点测速仪器,改造和完善4个紧急避险车带和道路安全警示标志。
最重要的改变则是用物理隔离方式,去年4月,将原路段的两车道变为一车道,实行“单车道压道布控”,想要以此来使司机降低车速,减少失控事故。
变为单车道后,该路段的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率得到了明显控制,但也带来了副作用——通行效率下降7成,高速变成了“低速”。原本通过该路段只需14~15分钟,现在却需要40分钟以上,路段堵车频繁,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严重。有些司机为了快速通过,故意将车停在路中,等前面车辆走远了才行驶,导致后面又排起长队。
此外,和溪段事故路段有前移趋势。由于双车道变为单车道,在进入单车道时,有司机为抢入车道,快速变道,导致与旁边车道的车辆相撞,龙岩段的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增加。
改造:
改回双车道 客货车分道行驶
该改造工程,将把目前实行的“单车道压道布控”调整为试行“双车道物理隔离分车型限速”。
改造工程段落为乌石山隧道入口(GK121+500)至和溪互通减速车道起点(BK107+690),全长约13.8km。全路段将采用双车道物理隔离分车道分车型限速方案,原主车道作为货车专用道,原超车道作为小车和客车专用道。
其中,乌石山隧道入口至建安隧道出口段,采用埋置式隔离墩进行物理隔离,间隔4米布置,隧道段落采用弹性交通柱进行隔离,间隔8米布置;建安隧道出口至终点段,采用单片式砼(tóng)双面防撞栏进行物理隔离;货车专用车道与应急车道之间采用普通隔离墩,间隔8米,并在隔离墩上方设置弹性交通柱。
改造后,小车和客车专用行车道为3.75米宽,货车专用行车道为3.5米宽(隧道段落货车专用行车道为3.75米)。
此外,将在该路段适当位置分别设置分道行驶指示标志,两车道限速标志等标志、标线。
同时,将对和溪路段采取特殊管理手段,货车限速50km/h,小车、客车限速80km/h。
目前,龙岩市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正在紧张制作隔离墩,据曾海东介绍,计划于7月25日前完成改造。 (海都记者 戴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