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一世钟情!漳浦61岁画家正创作第9部作品《妈祖》

2014-05-09 08:12 来源:闽南网 0
30多年来,黄灶顺的生活一直没有离开过连环画,正创作第9部作品。

  那次开口,一生知音爱相随

  1977年,黄灶顺回到漳浦一中教书。闲时,他大量写生,画功渐长。

  可是,第二年春天,这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画画时,有点不在状态了。他,被一个背影迷住了。那天,一个女孩来学校散步,看着他作画,笑得很美,却不说话。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女孩就走了。之后,几乎每天,女孩都要来学校散步,看他画画。他每天下课后,也都早早在学校里支个画夹,等她。但女孩不说话,他也不好意思开口。

  一个月后,黄灶顺才开口问女孩:“可以给你画张像吗?”

  女孩欣然答应。一来二去,两人熟络了,慢慢地,女孩成了他的妻子。后来,妻子告诉他,听说一中来了个专业美术老师,挺稀罕的,没想到一见面,就觉得他挺实诚,有了好感。

  他的学生林晓燕说,那些年,黄灶顺住在一中宿舍,每天放学就支个画夹在门外画,师母背着孩子做饭,偶尔也围过来看。“那种默然相对,相视一笑的生活,很温暖。”

  30多年过去了,妻子一直都是他画作的第一个读者。

  【一把辛酸泪】

  耗时画作,一个喷嚏就毁了

  1983年,漳浦小学生黄淑华救溺水同伴牺牲,当地政府找到黄灶顺,希望他以这个事迹创作连环画。于是,《少年英雄黄淑华》就成了他的第1部大型连环画作品。这年秋天,妻子到外地培训,他一边画画,一边要照顾5岁的女儿丹丹。那时,丹丹生病,拉肚子。黄灶顺曾在一天里洗了3次床单。忙完再提笔,已经没了灵感。重新再画,丹丹又开始哭闹。黄灶顺说,这部连环画处女作,是抱着女儿画完的。

  连环画怎么画?黄灶顺说,创作跟拍电影挺像的。

  第一步是写图说,类似脚本,一两句话就行,但得写出画面感,为后续创作备忘。

  接下来是画草图,跟剧本分镜头很像,得把主要情节勾勒出来。

  根据脚本和草图,用铅笔画出来的初稿,叫精稿。成套精稿再用毛笔描线“上墨”,连环画就可以出版了。

  黄灶顺的画作都是工笔完成的,每一张都要画上三四天。画完,得给妻子和朋友看,修改到满意才过关。

  画连环画,最怕患鼻炎。1996年,大型画作《黄道周》成稿上墨时,黄灶顺突然打了个喷嚏,画得最得意的一张,瞬间全糊了。4天的心血白费了,只能重画。后来,感冒时,他都要戴上口罩画画。

  没钱出书,曾为画稿泪满面

  每一张画,数易其稿,实属不易。那些年,最让黄灶顺苦恼的,不是作画,而是没钱出书。

  2001年,第3部大型画作《开漳圣王陈元光》成稿。出版的书号、编辑、排版、印刷等费用约4万元,都要自己掏钱。

  那一年,黄灶顺为此煞费苦心,但到年底还筹不到1万元。

  这套画作,因此被搁置3年才出版。他至今记得,画稿取出时,见纸页泛黄,他就流泪了,也不知是喜是悲。

  “其实还差2万元,是半年后才还给出版社的。”黄灶顺说着这段往事,连连摇头。

  在上世纪90年代后,连环画式微已不可逆转,逐步脱离读者,成了一种收藏品。

  但这些年,黄灶顺一直没有停笔。就在昨晚,他还通过电话告诉海都记者,画完《妈祖》,他还想画《谷文昌》。

  这些年的坚持,他已小有名气,深受京沪两地连环画界的赏识。前些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前总编辑姜维朴,还给他写信鼓劲。(海都记者 肖和勇 戴江海 实习生 柯俊年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利安118”沉船成功打捞 处于台湾海峡航道
下一条:漳州今日天气小雨转中雨 周末雨水掌舵气温奔三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