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和漳州市民饮用水源地 九龙江北溪水质保障措施
措施2
水渠改造实现全封闭式输水
导报记者:管理局采取哪些工程措施来保证供水安全?
张志平:对厦门和漳州台商投资区供水的水渠,主要是北溪引水工程的左干渠,全长44公里。其中在漳州境内15公里,在厦门境内29公里。
北溪引水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标准偏低,且都是明渠输水,沿途村镇有大量污水和其他污染物流入渠道,加上工程年久失修、淤积严重,渠道过水能力日趋下降。1998年,厦门段改造工程率先动工,并于2001年竣工。
漳州境内的改造,主要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于2000年8月开工,2002年12月完工并通水;二期改造工程于2009年1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5日正式通水。二期改造工程的完成,标志着全长44公里的敞开式明渠供水,实现了全封闭式输水,无论是水量的保证还是水质的改善,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为了消除工程隐患,我局分别于2003年、2005年先后对南、北港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27亿元,于2006年3月25日恢复蓄水运行。除险加固完成后,库区正常蓄水位比以前大大提高,库容量也大幅提升,能够充分满足厦漳两地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
措施3
水质保障每日监测,自动监测
导报记者:库区的水质怎么样?
张志平:目前北溪引水工程库区的水质整体良好,常年达到II~III类水质标准,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九龙江北溪的水质状况,我局与漳州水环境监测中心根据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的水质站点布设原则,在北引库区和左干渠沿线设置了八个水质监测站点,监测库区、左干渠水体的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氧化物、粪大肠菌群、铁等22个指标,真实地反映水质状况,并能及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为了增加水质监测的密度,做到水污染早发现早处理,我局专门设立了水质科,安排专职人员对水源进行每天跟踪监测,建立了水质化验室及库区、箱涵供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水质超标立即预警通报。
措施4
应急处置编制应急预案保水质
导报记者:这么多年来,库区是否发生过水质安全事故?另外,管理局是否有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张志平:北引工程库区曾发生过两次影响比较大的水质突发事件。
第一次水质事件发生在2009年春节期间,库区出现大面积甲藻。我局利用潮差集中泄流,置换库区受污水体,设置多道拦污栅,并配置活性炭吸附屏,通过投放鱼类的方式来降低藻类的含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二次水质事件发生在2013年3月份。当时气温也高于往年同一时期,库区部分水面出现了藻类。我们采取了多种应急措施,成功处置。
为了健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我局结合北引工程实际,编制了《九龙江北溪引水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经福建省水利厅审查批复后,已下发执行。此外,为了加大应急处置能力,我局在左干渠二期隧洞出口,建设全自动投加稳定性二氧化氯系统设备,该设备预计本月底安装调试完成,确保一旦出现藻类等水质污染时能应急投入使用。(记者 王龙祥/文 张伟华/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