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深铁路开通促沿线方言交流 漳州青年学讲粤语
大家都知道,厦深铁路这条大通道北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也知道这条大通道串联了厦门、汕头、深圳三大特区,但很少人注意到,这条铁路也穿越了几种重要的方言区,包括闽南语区、客家话区、潮汕话区以及广州话区等。厦深铁路通车后漳州至深圳只要3小时。
随着这条大通道上面的动车动起来,方言也跟着动车上的人流动了起来。
有学者认为,随着高铁的开通,交通线的形成,人员往来的频繁,将加速各方言间的交流、渗透与融合,各方言间的一些语音也将有趋同的大趋势,而一些被弱化和遗忘的风俗,也将逐渐被重拾回来。
镜头1找老乡唠上两句家乡话
“晓风书屋”相信漳州人都不陌生,它的负责人许星,今年40多岁,在漳州出生,老家却在潮州。因为他的爸妈,从解放前迁到漳州定居。来漳的时间长,一家都会讲漳州话,而自幼在漳州的他,受爸妈的耳濡目染,还是会讲潮汕话。
老家还有不少亲戚,平时贸易往来也多,许星时常半年左右,往返于漳州潮州两地。“现在走高速也方便,开了3个多小时也能到,但爸妈年纪也大了,等高铁一通,方便他们坐车回去探亲,大家能唠上几句家乡话,老人家开心得很。”许星说。
潮汕人在漳州挺多,足有十几万人。据许星介绍,漳州还有个“漳州市潮汕漳州文化促进会”。等铁路一开,来往的老乡肯定更多了。这潮汕话在漳州一交流,听的就是个乡情。
镜头2年轻人很多都会讲粤语了
漳州市委党校原副校长萧彪就是个客家人。1949年打游击战时,从与饶平县毗邻的大埔县来到漳州,一住几十年。如今还保留着客家话的萧老,并不吝啬和漳州的朋友分享客家话的乐趣,还唱着客家话的曲子逗乐大家。
因为在家里的辈分较高,萧老还有很多侄子都在广东、深圳。要么回广东,要么来漳州,一张口就说客家话,自在得很。
萧老还发现,老家的小年轻基本都会说粤语(也称广东话、广州话)了。“大埔和深圳、香港挨得近,很多人也有亲戚在香港,年轻人都图新鲜,喜欢学,即使不太会讲,基本也都能听得懂。等铁路一通,一来二去,年轻人学点客家话,学点粤语就更多、更快了。”萧老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