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政府三幢古建筑入选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2013-08-13 07:42 来源:台海网 0

现状走访:三幢古建筑 坐落芝山下

  从车水马龙的胜利西路转入花园式的漳州市政府大院(也叫芝山大院),眼前一栋栋红砖欧式建筑,仿佛把人带入历史。

  芝山大院位于芝山南麓,背山而建,院内坐落着十多座红砖小洋楼。沿着小山坡而上,过了篮球场后,正中间的一座红楼,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即俗称的“芝山红楼”,目前这里开辟成红军进漳的纪念馆,节假日接待游人及市民参观。

  沿着篮球场边上另一条较陡的斜坡走上去后,映入眼帘的是另一座独门独院的二层红砖建筑,这就是1号楼,即团结楼,现在的漳州市委领导办公的场所。下午时分,还处于上班时分,楼内一片安静,许多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工作着。

  沿着水泥路再往前走约百米后,又有一座独门独院的红砖小楼进入视野,红楼为方形,二层,中间开着一个小门,这就是5号楼,现在共青团漳州市委的办公场所。

  “这可是以前百年寻源学堂的校舍,很有文化底蕴。”漳州团市委一工作人员笑着对导报记者说。

学者探源:百年前建学堂 校舍历经三校

  “芝山脚下的多座红砖建筑,都和百年学堂寻源中学有关,而且其后还历经农校、二师院等学校。”漳州市知名学者许初鸣说,二师院就是漳州师院的前身,也就是现在闽南师大的前身。

  据了解,1881年英国长老会与美国归正教会在鼓浪屿合办一所中学,1900年美国归正教会在东山仔顶创办寻源书院,1907年又将先前合办的中学及伦敦会办的澄碧中学并入寻源书院,三会共管,成为寻源中学。

  到了上世纪20年代,寻源中学为了普及内地教育,决定搬到漳州续办,校址选在芝山。新校舍于1923年动工,1924年竣工,建有教学楼两座、宿舍楼一座、办公楼一座、主理楼一座以及田径、球类运动场等。此外,学校还建有图书馆、音乐室、实验室、标本室等。

  芝山大院的1号楼、5号楼过去都曾是寻源中学的教学楼。新中国成立后,寻源中学由政府接管,1951年9月改办为农业技术学校。20世纪60年代,这里又成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的校舍。

  据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曾一石介绍,从文革开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被撤销,龙溪地委移驻芝山大院,地委领导就在团结楼办公。

  关于团结楼的命名,曾一石介绍,漳州解放后,解放军第三十一军政委陈华堂赶到漳州,立即召开原闽南地委和南下长江支队第五大队领导人的正式联席会议,集中讨论确定成立军管会有关事宜。之后,又在如今的团结楼召开南北干部会师大会,陈华堂宣布成立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陈华堂要求南下干部和本地干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带领漳州人民取得新中国建设各项胜利,团结楼也因此得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降温啦,降温啦!漳州将迎来较大范围降雨
下一条:漳州市区停止超标电动车挂牌 F证(轻便摩托车)考试排长龙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