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漳州医疗腐败案 近9成医生涉案人均受贿1.8万
李玲:
可能还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其实招标是国际通行的一个采购的方法,但是我们现在大家看到,这个招标实际上是虚标,就是一个目录,我们一种药有很多家厂商在生产,因为我们其实药品的厂商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全球药品的生产都是垄断的,因为药厂最大的成本是研发,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研发,基本是垄断的市场,但是我们是从竞争比较充分的,每一家其实都没有什么研发能力,是少、乱、差的,那么他们拼命挤进招标以后,我们招标只招了一个目录,而生产一家药有很多厂,所以它就必须要去二次公关、三次公关中间的腐败就越来越大,这个虚高成分就越来越大。所以未来我们整个招标采购的制度其实一定是要做到,招实了,也就是说量和价要求挂钩,真正能够使得货真价实,同时还要配套医院的改革。
主持人:
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在省一级的招标过程当中,可能是假招标而不是真招标?
李玲:
对,实际上只是招了一个目录,招了那么多人进来,进来以后用不用你的完全不知道,还需要进一步公关。
主持人:
这个水分怎么挤,到底能不能挤掉?
李玲:
其实在基层的医改,前三年的医改里面当时由安徽省创立的所谓叫“双信封、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能挤出水分的方法,就是其实通过这个方法,撬动了整个医疗的流通企业的整合和生产企业的整合,所以它的虚高药价的背后,实际上是我们混换的生产行业和流通行业,他们的恶性竞争就变成了一个比差,比谁做的这种腐败的事多,所以它其实是整个行业的重新的构建。
主持人: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真要打板子的话,得先打到医药企业身上是吗?
李玲:
医药和流通。
主持人:
医药和流通的环节当中,到底哪一个地方我们先动刀子,我们再来看一个短片,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真正的解决之道。
解说:
本为把关而设计的政府招标采购,为什么没有阻击药价的虚高,没有遏制医药领域的腐败,福建漳州对此次腐败大案查出来的问题是个例吗?
记者:
我们一般差价都有多大?
医药行业业内人士赵连壁:
一般情况下平均在五倍以上。
记者:
五倍以上,高的话能有多少倍?
赵连壁:
高的话那就是,甚至来讲二三十倍都有嘛。
记者:
是吧。
赵连壁:
对。
解说:
由专业的医药公司操作,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七块钱,而中标价格却能高达五十六块钱,这种巨额的差价必然产生腐败,业内人士指出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高的中间利润,关键在于中标价如何确定。
某药厂负责人:
他去竞标以后医药公司要挣多个点,完了医院再扣多少个点,给大夫又多少个(点),给医生又多少个临床(点),最后人家是多少钱,它这是扣点,是八零扣是几零扣都是有算数的,就是一个行业规定似的。
记者:
你们药厂挣了多少钱?
负责人:
我们药厂也就挣一块钱左右。
记者:
那都谁挣了呢?
负责人:
医药代表、医药公司还有医院,再有就是医生。
解说:
政府招标采购,为什么还会出现药价虚高,国家发改委显然也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就在昨天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发改委价格司与部分医药价格信息网站负责人近日进行了座谈,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200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对政府定价范围内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三轮全面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最高零售限价主要是“限高防涨”对流通环节价格行为缺乏有效监督。而除了药品流通环节更有专家早在两年前就呼吁,调整医院的药价夹层政策。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
我们老百姓花12.65元来吃这个药,假如政府解除15%的那种管制,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他们可以到市场去挖掘这种便宜的进货渠道。
解说: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同仁医院、友谊医院等知名大医院从去年开始陆续加入了医药分开的试点,切断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此外,在全国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以药补医也正在破除。
主持人:
我们看到在整个流通环节当中是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怎么打破这样的利益链条,我们可以用一个医药代表一年的收入来说明,我们在这样的图表当中非常形象看到了,医药代表的收入以两种药品为例,奥拉西坦分针每一支价格是56.8元医生从中会回扣大概20%多,回扣了12块钱,从2011年到2012年这个药品一共售出了13000支药,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个医药代表手里,销售了一万多支,那医生仅从这一种药的回扣就达到了一年15.6万,而这个医药代表周某获利5.8万,同样前列地尔注射液它的售价更高一点,是68元,医生依然是20%多的回扣14块钱,这一年这样的注射液销售了3000支,这一种注射液医生的回扣就达到了4.2万,周某医药代表是1.8万,这个医药代表他一年所代理的药品一共是28种,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28乘以5.8万是多少,如果28乘以1.8万是多少,在这样大的利益面前谁又能不动心呢,而医生呢,28乘以15.6万是多少,或者还不只28,28乘以4.2万又是多少,谁又能够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呢,所以要想从这个利益链条上来动刀子,应该从哪儿动,难道是医生本身吗?还是医院呢,下面我们继续来请教一下李教授。
刚刚我们通过医药代表这一年的收入,可见一般诱惑巨大,谁来动这个刀子,先从医生身上动吗?这么大的诱惑谁又能抵挡的住?
李玲:
这个要动刀子其实是一个整个制度的重构,就是要破除我们目前以药养医的这样旧制度,建立真正保障公益性的新的制度,其实最近有很多地方的试点刚才片子里说的,北京五家医院已经取消了药品的夹层实现零差率,让医生的收入和药品的收入没有关系,我刚刚福建调研其实就是漳州的邻居福建的三明市,他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全面取消药品的夹层,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旧的制度,那么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大幅度提高了医生的阳光的收入,把中间的虚的成分挤掉,那么通过这个改革效果非常之好,动刀子的人其实是政府,无论从三明的改革还是北京的改革来说,政府是改革的主体,它要来破旧的制度建新的制度,让药品应该回归到它治病的功能。
主持人:
打开窗户阳光才能进来,我们发现窗户外面的药其实太多了,有6000多家,这些医药企业的恶性竞争怎么样才能抵挡的了?
李玲:
其实是首先需要来动公立医院,那么医院的它的收入和药品的收入没有关系以后,医生的激励机制改了以后,它会大幅度压缩开药的激励机制,那么它必然就撬动我们流通企业的改革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改革,我们的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大集中度,加大他们真正的良性竞争的能力,药品的流通企业应该用现代物流的方法,是为用药服务,不是现代的腐败的营销的一个手段,再一个就是现代信息,我们前面讲到所有的招标采购等等,其实需要是现代技术就是信息化手段,让一切暴露在阳光之下。
主持人:
没错,公开才能够做到公正。我们看到整个医疗系统的改革是一个长效机制,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哪儿动刀子,当然谁就会痛,但是无论是谁痛,都不能让老百姓痛。
好了,感谢收看这一次的《新闻1+1》,我们明天再会。
相关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