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老街修理工成游客镜头里的宠儿

2013-05-14 10:03 来源:闽南网 0

 老店铺里的旧家电、散落的零件,在年轻游客看来都很 

老店铺里的旧家电、散落的零件,在年轻游客看来都很新鲜

  老陈这副自制的眼镜,很个性

老陈这副自制的眼镜,很个性

  闽南网5月14日讯 起初,老陈想不明白,怎么老有街坊跑来跟他说,在网上看见你了,还有你的店。

  还有那些路过他的店的游客,为啥总喜欢进店拍照,这儿看看那儿看看的——这店,没啥特别的啊。

  老陈名叫陈恩添,今年73岁了,漳州市区人,在老街修文西路上开了家电器修理店。这手活,他已经做了近25年。

  他不知道,泛着淡淡年代感的修理店,和青石老街是如此的绝配,以至于经过的游客,都要把他的店,当成老街岁月的一部分:拍照、上传网络,再配上怀旧的文字。

  游客乐此不疲,老陈的店,成了老街另一印记。

老陈的店

  修理店在修文西路57号。2004年老陈搬来这里,每月租金300元,不贵,是他选择这儿的最主要原因。

  附近,有千年学府文庙,800多年风姿绰约的古街龙眼营,还有明清历史街区台湾路,香港路,老石板路始兴路……

  时有采风的游客、行人闲情漫步,古朴老者,狭窄弄堂,青砖老墙,红色镂空门窗……

  此地,恰适合老陈的店。

  店内,古旧木桌上,散落着各种零件和修理工具。一边堆满已修或待修的家电,电视机、微波炉占了大半。这些旧家电,透着老街的韵味,像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融合得如此美妙。

  老陈那副自制的眼镜,很出名。多年前,眼花的老陈干活时得戴着老花镜,又得戴上眼罩、放大镜。拿上拿下不方便,他索性把放大镜卸下,经过改装,夹在老花镜上。

  老陈觉得,这挺普通的啊,可来店里的年轻人,总是发出新奇、惊喜的呼声。也许年轻人觉得,这是老陈最“时尚”的配件了。

  无怪乎,镜头里的老街,总能捕捉到老陈的店。

老陈这活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了,年纪大的也不做了,修理电器的人越来越少了。在漳州,老陈在修理工里算得上是年纪较大的。

  老陈年轻时,在百货店钟表柜台当柜员,被派往当时的扬州商学院学习1年时间,学了点机电皮毛。

  回来后,老陈继续自学摸索,成了修理能手。上世纪90年代,老陈干起个体,先后在龙文区下洲、市区草寮尾等地修理电器。

  这些年,店搬来老街,不少老主顾不管多远,都寻着来。不为别的,就是信任老陈的手艺——细致、技术好、经验丰富,年轻人出不了这样的精细活。

  老街里,常有老人拿来上了年头的机器:黑白电视机、收音机、上世纪60年代的电唱机……前些年,老陈或许还能淘到旧机器零件,现在几乎找不到了。那些有了岁月的物件,老陈也修不了了。

  新式电器,老陈也得添知识。他请女儿上维修论坛,自己到书店查书,看制造原理。

老陈其人

  早些年,老陈不懂,那些游客为啥总喜欢拍他的店。他也不知道照片拍了做什么用,怎么自己就上了网了。

  其实,上了年纪的老陈,对年轻人痴迷的怀旧感,他经历过,不稀奇。

  渐渐地,他也能懂,镜头里的修理店,是美的。他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配合游客的各种拍照要求。至于照片去哪了,他从不问。

  今年,老陈也不上门维修了。早上10点开店,上学日中午11点去附近西桥小学接孙子回家,吃了饭午睡后,下午3点开店,7点左右吃晚饭,之后就到附近的中山公园,找舞伴跳舞。

  “边做边玩,也不赶活,儿女、老伴都支持。”(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郑娟娟 白志强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15部电梯检验未合格漳州一小区仍在用”追踪7部电梯申请复检6部合格
下一条:“一次摔伤 牵出一条路的移交尴尬”追踪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