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低价游?当心消费陷阱

闽南日报   2025-09-16 09:59

  9月以来,旅游市场进入淡季,人少景美价格亲民,时间灵活的银发族成为出游的主力军。此时更需警惕专门瞄准了老年人的低价团骗局。

  “成都游五天四晚1000元一人,现预订报名享受文旅半价出游补贴,两人同行一人免单,优惠后的价格为双人五天四晚1000元……”9月初,66岁的退休市民王秀梅(化名)在某直播平台刷到这条广告时,瞬间被吸引,当即约上几个退休好友一起报了名。本以为捡到了大便宜,却没想到这竟是闹心的开始。刚一抵达目的地,领队便要求游客额外缴纳保险费、交通费等原本广告中声称“全包”的项目。更让她失望的是,行程开始后,景点游览多是走马观花,一路上频繁安排购物点,吃住条件也与宣传相差甚远,整体体验大打折扣。

  王秀梅并不是个例,在日常生活中,诸如“99元看遍云南山水”“40元体验桂林风情”“688元港澳深度游”等低价旅游广告并不少见。劲爆的价格,加上“纯玩”“无购物”等标语,让不少银发族心动不已。可一旦报名,这趟看似“超值”的旅行,往往成为一系列消费陷阱的开端。保险费、景区交通费等收费项目,以及大量购物环节,常常使游客的实际花费远超团费。

  近年来,有关跟团游货不对板,出行、住宿被平台杀熟、遭遇黑导游强制消费等不合理低价游问题的新闻频发。那么,这类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旅游产品,背后有何猫腻呢?

  “不合理低价团的盈利点不再提供旅游服务本身,而是在旅游过程中的进店和二次消费的返利。”漳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兼旅行社分会会长张剑锋指出,“一条价格远低于市场成本的线路,必然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进行了削减,可能是通过压缩景点时间、安排购物点、降低住宿标准、使用无资质廉价地接等方式弥补回来。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必须警惕不合理低价团背后的陷阱。”

  张剑锋进一步提醒,消费者参团时应首先查验证照,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旅行社或线上平台,注意核实《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尤其要对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发布的旅游促销信息保持警惕,不轻信营销话术,不盲目追求低价。他特别强调,老年群体需警惕以“健康讲座”“买保健品送旅游”等名义组织的所谓“优惠活动”,谨防上当。

  除了选择正规旅行社,签订内容详实的旅游合同也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费用标准、行程安排、食宿交通、游览项目及双方权责等内容,尤其要对购物环节和自费项目进行细致约定。如发现存在不公平、不合理条款,应拒绝签署或要求修改。在行程中,游客也应保持理性消费,避免冲动购物。应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物,详细了解商品的价格、质量及退换政策,不轻信商家口头承诺,尤其谨慎购买高价药材、珠宝玉器等商品,注意索要并保留购物凭证。

  一旦发生权益受损的情况,游客可先与旅行社或导游协商,要求其按合同约定继续履约。若协商无果,应注意通过拍照、录音等方式保存证据,并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旅游主管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如遇人身财产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报警。

  漳州融媒记者 王怡婧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事关扩大服务消费有关政策 国新办17日举行
  • 不得以“大数据杀熟”等行为侵害游客权益
  • 阵脚大乱!赖清德“抗中”滑铁卢,要用“恐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