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学我们一起行动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在望的金秋九月,是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但有一些学子,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为大学学费甚至生计而皱眉。
邹巍熠,高中三年的寒暑假,他一直在做泥水工贴补家用,因为母亲身体不好,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治好母亲的病,也让更多的人不为病痛折磨。
而林瑜倩,这个阳光的农村女生,不论是帮着家里干农活,还是在外打工,都从不言苦;母亲在意外中丧生,让她更加懂得什么才是珍惜,懂得贫穷是年轻之外的另一笔财富。
我们坚信,爱心的烛光在贫困的地方会更加明亮,也能照亮这些学子的漫漫求学路;而伸出您的援手,传递一份关爱,送达一份鼓励,这更是一种幸福。
邹巍熠利用暑假,又在做泥水工,但从没说过苦
助学学子33
姓名:邹巍熠(华安马坑乡贡鸭山村)
就读学校:华安一中
高考分数:537分(理科)
录取院校: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砥砺奋进 与医生梦一起奔跑
高中每年的寒暑假,和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邹巍熠都跟着父亲一起打零工当泥水工,一同担负起养家的重责。
三年远走,邹巍熠也收获了人生转捩点中的喜悦:今年,他被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了。
邹巍熠的家,在华安县马坑乡贡鸭山村,今年高考完,他又跟着父亲邹钟泉到龙岩做泥水工。得知记者要上门采访,他专程从龙岩赶回家。“从高一起,每个假期我都跟父亲出去做装修泥水活。”邹巍熠说,现在他能熟练地用钉枪钉木板、电锤敲墙体、电锯锯木块……“最累的就是扛木板、挑砖块等体力活,有些楼层比较高,把门框等扛到上面非常累。一天8个多小时做下来,要散架似的,回到家里都不想动,趴在床上就睡着了。
虽然做泥水工很累,但邹巍熠从来不在父母面前抱怨,更没有因家庭的贫困而妄自菲薄。“跟父母付出的劳动相比,我只是冰山的一角。”邹巍熠说,做泥水匠是父亲的主业,也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为了一家的生计,只要有活干,父亲从来没有停下脚步。“爸爸今年已经54岁了,我一个年轻小伙子,一天下来都吃不消,但爸爸却长年累月干这种重活。”
“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清贫的家庭,母亲邹银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操劳过度,在邹巍熠刚上高一的时候,邹银珠便病倒了。“检查的结果是,我妈妈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增厚阻塞等综合征。光手术费就要10多万元,家里无力承担,只能靠药物控制,每天需要30~50元药费。”说起这些,邹巍熠哽咽了,不时摘下眼镜抹去眼泪。
医生再三告知,母亲不能再做体力活,否则会引起供血不足,就会危及生命。但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大学,走出小山村去闯外面的大世界,母亲依旧挑着担子,下乡卖衣服。
“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太多,看着他们花白的鬓角,通过知识改变全家的命运,是父母的期望,也是我奋斗的目标。”家庭的困境,让邹巍熠有些沉默寡言,但那颗拼搏进取的心却未曾改变。“我报考医学专业,一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治好母亲的病;当然,还希望能够救死扶伤、行善积德。”带着美好的愿望,邹巍熠期盼着早日登上理想的彼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