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亩均”账 漳州市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自2023年9月被确定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以来,我市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导向,摸清低效用地“家底”,推动各类低效用地再开发,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截至目前,我市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再开发低效用地240宗、面积8679亩,预计新增建筑面积364.8万平方米,拉动投资154.48亿元。全市存量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超20%。
摸清闲置家底,唤醒沉睡资源。我市根据《漳州市低效用地调查评价方案》,对工矿、居住片区、商服、设施、村庄以及历史遗留用地等,按照37条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开展调查评价,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低效用地调查评价和上图入库工作,累计摸排低效用地2912宗103906亩,首批上图入库294宗10719亩。
插上科技“翅膀”,推进监管协同。综合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集业务协同、过程监控、宏观统筹和辅助决策于一体的低效用地监测监管平台,完成“信息录入一张图、项目管理一本账、招商引资一扇窗、图文展示一块屏、智能管理一个App”监测监管体系,实现及时上图入库、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便携查看、图文表一体化展现等监测监管功能,助力存量建设用地招商引资。预计年底平台上线后,将对首批上图入库低效用地进行全过程监测,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主动给予服务和指导。
在做好低效用地全程监管的同时,坚持用总体规划统筹引领,市中心城区(四个区)和7个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均已批复;坚持用专项规划指引传导,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工业产业区控制线规划编制,统筹指导具体片区实施再开发;坚持用详细规划实施操作,构建存量用地的详细规划体系,按城镇更新、产业社区、生态整治、历史保护等单元分类,精细制定用地功能、开发强度、盘活模式等要求,从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等方面进行规划控制,完成低效用地详细规划编制149个。
为破解用地兼容难题,加快推进存量用地盘活,我市出台《漳州市工业用地混合利用实施细则(试行)》,以工业用地为主导用途,混合物流仓储用地、科研用地、文化用地、商业用地、商务金融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等。如,漳州台商投资区对一宗低效工业用地按照“工业70%+商业15%+商务15%”的混合利用方式,建设工业配套综合服务、共享办公和研发、文体活动、餐饮娱乐和人才服务等设施,预计容积率提高5倍,建筑面积增加25万平方米。
此外,我市还大胆探索实践各类模式,有效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增存联动模式,以区位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增量建设用地吸引龙头企业入驻,通过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带动周边低效存量用地盘活,吸引相关产业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集聚,如,台商投资区福龙智造产业园通过整合周边7个低效、停产、零散用地,将连片开发生成290亩的标准化工业园区。“零地增资”模式,盘活建设原有闲置用地,如,龙海璟沃产业园将160亩单层厂房拆除,改建为标准厂房和员工公寓,土地容积率由0.8提升至3.0,新增建设面积约39万平方米,投资强度提高至300万元/亩以上。“退城入园”模式,收回一批闲置土地和供而少用项目用地,重新开发出让;同时,将企业统筹安排“入园”,如,云霄县在云霄云翔产业园,以“国企代建”为龙烟建设40亩生产厂房,并把龙烟位于老城区的原厂区重新规划为商住用地,实现低效土地再增值。
记者 刘婧 通讯员 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