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历经73载,终于找到亲人了
“爸爸,我们来看您了。今天终于知道您安葬在这里,以后我们会常来看您的!”7月14日傍晚,顾不上旅途的疲劳,山东威海籍烈属刘昌存夫妇及儿女来到龙海区革命烈士陵园,看望安葬在这里的烈士父亲刘玉明。刘昌存一家也成为龙海革命烈士纪念碑77名无名烈士中第一个前来祭拜的烈士家庭。
当天下午,刘昌存一家来到龙海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出示了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并向工作人员介绍了父亲刘玉明的事迹。
1946年,刘玉明从山东荣成县桥头公社参军入伍,1948年因伤回家休养,同年养完伤后回归原部队。此时妻子吕桂明已怀有身孕,1949年10月,刘玉明因战牺牲,部队有关人员根据他本人所留地址,将革命烈士证明送回他的家乡,并留下口信,交代刘玉明牺牲后安葬于当时的海澄县革命烈士陵园。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且信息较为闭塞,吕桂明只打听到海澄县位于福建省,其他再无消息。随着刘昌存逐渐长大,吕桂明寻找丈夫墓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曾经也努力打听但都杳无音信。看着母亲多年因思念父亲而落下疾病,刘昌存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母亲圆多年梦想。后经多方查找核实,终于了解到龙海区有个乡镇叫海澄镇,很可能就是父亲安葬的地方。于是,和家人商量后,刘昌存携妻儿一行从山东威海辗转福建龙海。
听了刘昌存的故事,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迅速汇报情况,并通过烈属自述情况查询相关资料。经核实,刘玉明为山东省荣成县桥头公社(现桥头镇)福禄庄人,当时所在的部队为31军91师272团3营,1949年10月15日,厦鼓战役打响,刘玉明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解放厦门,吸引厦门国民党部队炮火、飞机的所有炸弹。为保护厦门鼓浪屿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历史文化建筑的完整,在尽量不使用重武器的前提下,部队官兵与支前船工在枪林弹雨中前行,哪怕身旁战友们倒下,依旧前仆后继,最终换取厦门的胜利解放,而年仅26岁的刘玉明也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
为纪念在厦鼓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龙海区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内安葬有77名无名烈士及12名支前船工。经过相关资料核实,刘玉明烈士最终被确认是龙海革命烈士纪念碑77名无名烈士之一。听到这个消息,刘玉明孙子刘响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这一天,奶奶等了73年,终于可以圆梦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刘昌存一家踏上返乡的旅程,他们想要快点把在龙海的所见所闻告诉亲人。(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戴伟国 庄宇超 龙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