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运用特色资源 守护漳州古城文脉

闽南网   2021-07-24 17:58

  闽南网7月24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 通讯员 翁李靓 陈丽梅 黄跃斌 黄燕玲)近年来,漳州古城保护坚持“科学规划、综合保护、有机更新”的理念,打造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具有传承历史、展示文化、延续生活等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目前漳州古城正以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加快保护建设和整治提升。

  古城木偶艺术表演馆里,每逢周二、周三、周五、周六晚上,精彩绝伦的木偶戏表演,总能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岳思毅告诉记者,为了引领市民深入了解漳州市非遗文化和享受更好的视觉体验,布袋木偶不仅改良了尺寸,木偶戏的内容也跟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

  像布袋木偶戏一样在古城生根发芽的还有传统老手艺。在修文西路,剪纸、漳绣、竹编、手工笊篱等非遗老手艺形成特色一条街。而这些老手艺也在传承中变换着花样创新发展。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街区的外观立面也得到很好的保护。文庙、比干庙、石牌坊、七星池、侍王府、府衙旧址、嘉济庙碑、古厝等古城建筑均采用闽南特色的“骑楼”、“竹篙厝”、“胭脂砖”、“燕尾脊”、“圆枋脊”等元素修复,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如今,整个古城满溢着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和台侨缘。保护建设中,还注重文化载体的建设,深入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丰富古城文化,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截至目前,漳州古城保护开发(一期)共实施大小项目130多个,完成文庙泮池片区环境整治,古城东、西、北三个入口广场和停车场建设,新增广场面积1.8万㎡,新增汽车停车位约300个、大巴车停车位21个,改造12条道路,修缮6.42万平方米建筑,并建设了东宋河文化景观带示范段。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6名先进典型在京接受表彰
  • “五一”来临 一键解锁漳州游玩攻略
  • 漳州计划为青年学子提供10万个岗位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