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2公里长防护林 变身虾池

2011-07-22 02:47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远处的成片虾池所在地,部分曾是防护林地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沿海防护林,主要的作用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位于漳浦县深土镇近院村新社自然村沿海一带,两公里多长的防护林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养虾池。

  当地居民陈先生拨打海都漳州通2050110,讲述这一现状时,十分担忧,“少了沿海防护林带这道绿色屏障,风沙来袭,用什么遮挡?”

  昨天,记者现场调查采访,证实了陈先生的说法。对此,漳浦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深土镇近院村新社自然村沿海一带防护林变更为养虾池,一部分是经过省里审批变更为水产养殖地的,也有一部分是养殖户违规改建的,违规人员已被处理。但由于沿海防护林的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这些不良现象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

【现状】

两公里长防护林
变为一百多口虾池

  记者昨天在深土镇近院村新社自然村海边风力发电场以北看到,一段约两公里长的岸边,只能零星看到几棵树,与大海间隔着一条宽约十米的沙滩之上,是一片虾池。

  记者在现场估算了一下,近院村沿海海边,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一百多口虾池,当地养殖户周先生说,现在沿海这一带虾池所处的位置,多年以前曾是一片防护林。

  周先生在近院村新社海边养虾已3年多,据他介绍,沿海防护林地地势平坦,靠近海水,很适合养虾,土地改造起来十分方便。

  据介绍,养殖户在海边的沙滩上钻深井取水,就可以获得优质水源供养殖用;虾池换完水后,直接排到大海里,十分方便。由于水质较好,可进行高密度养殖,因此此处海边成了当地许多养殖户进行养殖的首选之地。

  周先生说,一般情况下,每亩虾池可以养殖七八百斤虾,但近院村海边的虾池,每亩可以养殖5000斤至10000斤虾。“遇到丰收年景,10亩虾池一年赚个50万元很轻松。”正因如此,这边防护林土地的承包价格,从三年多前的每亩3000多元,现在被炒到每亩4万元左右。

  眼见海边高密度养殖有利可图,2007年以后,当地许多养殖户以及部分外地人就瞄上了沿海防护林这块“风水宝地”,争相承包当地沿海防护林地,有的养殖户甚至铤而走险,在没有经过林业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砍伐沿海防护林,将其变更为养虾池,而导致的后果就是,这一带防护林消失了。

【部门说法】

养虾池部分合法 非法变更防护林地用途已查处

  漳浦县林业局森林分局苏副局长说,占用或征用沿海防护林,应事先经过省林业厅的批准,否则是违法行为。深土镇近院村新社沿海一带,此前的确为防护林地,2002年,经省里批准,新社沿海靠北边的200多亩林地已变更为水产养殖地,但该水产养殖地是去年才建起来的。

  而南边的防护林地,有部分是被养殖户非法开垦为养虾池的。2005年以来,漳浦县林业局就开始整顿非法变更防护林地用途的现象,去年,漳浦县政府还成立了专案组,对此进行专项整治,当年近院村有3名养殖户被判刑。

  漳浦县林业局何局长说,根据《森林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我们一般是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违规人员上交罚款,并在60天内恢复原状;对于那些拒绝接受林业局行政处罚的人员,或者因变更林地用途,破坏沿海防护林面积超过5亩的,我们都移送法院,由法院去执行。”

  但由于沿海防护林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为了获取更多村财,当地许多村委会都将防护林地转包给个人,为牟取利益,部分养殖户就会铤而走险,擅自将其变更为虾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防护林地的所有权归属。”何局长说。(本网记者 林深圳 实习生 戴江海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蘑菇房突发大火 民警5小时救助
下一条:潘荣 册封琉球国王的使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