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风采】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兰臻:培育乡村师资,探索教育公平新模式
闽南网3月8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 文/图)如何保障乡村教师待遇,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怎样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怎样补齐线上教学的短板?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接受闽南网记者专访,详谈乡村教育发展之路。
“四短板” 乡村教育发展瓶颈有待破解
从教33年来,兰臻始终对乡村教育特别关注,并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使命感。2013年,她成立了“兰臻名师工作室”,专门为农村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
正是因为她选择成为乡村教育的“守护者”,也对其问题看得更加透彻。“要想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就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对此,她在30所学校的千余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及座谈调研,总结了结构性缺编较为突出、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发展通道相对狭窄、职业吸引力不强等4个方面的问题。
在她看来,乡村小学的科学、美术、信息、综合、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普遍缺编。通过其调查的数据显示,81.82%的主科教师肩负兼课任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让语文、数学老师力不从心,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不仅结构性缺编较为突出,乡村教师的素质能力还有待提升。兰臻认为,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一些优秀教师、教学骨干集中在城镇,乡村教师综合素质偏弱。根据其调查数据显示,63.96%的乡村一线教师认为自身在教学授课、教育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亟需提升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能力,可是仅有24.62%的调查对象有参加过省市级以上的专业培训。而有52.73%的老师认为部分培训的习得是“昙花一现”的,是与乡村教学实际脱节的,他们更需要接地气的、实用性的培训渠道。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也暴露了乡村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的欠缺。”兰臻补充道。
“三步走” 加快实施乡村教师培育工程
如何加快实施乡村教师培育工程,真正解决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让乡村孩子有人教,愿意教,对此,兰臻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思考。
一方面,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扶持力度。在兰臻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以及优化问题,需要从师资来源上来解决,即确保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改革教师编制,加大师范类院校免费定向师范生的招生力度。
与此同时,倡导财政资金投入上注重保障教师的待遇。兰臻说,从岗位津贴、人才补贴、“五险一金”、生活补助、绩效奖励、创先评优等方面来健全教师待遇长效联动机制,提升职业认同感、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力度。“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是长期的过程。”兰臻建议,通过开展精准培训,建立长期有效帮扶制度,给予优惠政策等层面入手,加大对教师队伍培养的推动,更好地促进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此外,加快实施乡村教师培育工程,还需加强对乡村学校信息化的扶持力度。“要真正地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扶持乡村学校在课改、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薄弱项。”兰臻表示,可搭建一站式的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将线下难以输出的优秀师资、优秀课程、教研成果、实践操作、科技信息等优质资源分享予乡村校,通过“云平台”、“直播课”、“线上培训交流”等渠道让乡村师生都能听好课、拓视野。
针对网络资源“水土不服”的农村而言,兰臻建议,一是出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倾斜政策并给予资金保障,争取省市级以上培训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再“引进来”;二是加强名校与乡村校的区域联合,为乡村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助力。
“守初心” 为百姓解决问题是人大代表的责任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教师,兰臻连续四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两会。四年间,她提出议案10件,涉及乡村教师编制、家庭教育、教师队伍等多个领域。今年兰臻连续提出2个议案,都与乡村教育发展有关。这也与她的亲身经历紧密相关。
为弄清乡村小学结构性缺编问题,兰臻曾对漳州地区30所学校的千余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以及座谈调研。“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特别留心,走访一些乡村教师,收集一些资料等。这些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工夫。”
作为一个代表,让兰臻特别自豪的是,能够帮一些老百姓说话,并真正地解决一些问题。对于2021年,兰臻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希望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扩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范围,让乡村教师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而不懈努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兰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