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常委林晓峰寄语本报 “希望漳州版越办越好!”
林晓峰夸本报新闻做得好
林晓峰与本报采编人员座谈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昨日上午,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林晓峰,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汪莉莉等领导陪同下,来到本报漳州新闻中心调研,了解本报漳州新闻版的办报情况,并与本报采编人员座谈。他希望漳州版能够立足漳州,服务大局,真正做到党委政府满意,市民喜欢。
林晓峰首先向本报漳州新闻中心负责人询问了本报的相关情况,包括报社架构、新闻采集、版面设置等。当听说本报漳州新闻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5名,漳州新闻版每天有8个版时,林晓峰说:“海都报漳州版现在信息量很大,社会影响也很大,希望记者、编辑人员要立足新闻真实原则,把准确、真实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弘扬社会主旋律上下工夫,在关注民生问题上做文章,在维稳宣传上守纪律,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以更饱满的工作激情投入到采编工作中。”
林晓峰对本报漳州版创办以来,围绕漳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的相关策划表示赞赏。他表示,漳州市委宣传部支持海都报参与报道漳州有关重要活动,并将提供必要的帮助。他同时表示,宣传部门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定期组织有关政府单位和本报互动,挖掘一些新闻线索和资源,服务于社会。
在民生报道方面,林晓峰提出,要利用市民报的优势,把民生新闻做深做细,要能够从小事件里面发现大新闻。他同时指出,海都报立足于活,舆论监督和社会新闻必不可少,但要注意从正面积极引导,要善于发现一些正面的社会新闻。他说,像最近推出了“探秘频道”和“爱心助学行动”,就是很好的社会新闻,可读性和积极性强,很有正面意义。他说:“漳州版现在势头不错,希望今后越办越好。”
漳州版大事记
1月11日,漳州版开版
●2011年1月11日,本报正式推出漳州版,创版首读以时任市长陈冬在央视《城市1+1》接受访谈时提出漳州要筹建亚洲最大花卉交易中心为内容,深入探讨了漳州花卉名片该如何打造的话题。3月2日,本报漳州新闻中心正式揭牌,办公地点从市政府9号楼福建日报记者站乔迁至劳动大厦10楼。福建日报副总编、本报社长谢晶思亲临揭牌。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林晓峰当日会见本报社长一行,对海都报开辟漳州版,多报道漳州新闻表示欢迎,并提出了“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要求。
本报的漳州两会特别报道
●2月27日至3月3日,漳州两会召开,本报推出了漳州两会特别报道,并同时推出了“厦漳同城化”特别策划。同城化策划分“交通同城、产业同城、生活同城、政策同城”四个专题,报道在会内会外引起的强烈反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在人大会闭幕式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本报“厦漳同城化”的策划表示肯定,并对本报生动活泼地报道漳州两会表示赞赏,同时鼓励本报多报道关注漳州,并在民生报道方面发挥特长,重点关注民生。
●4月30日,由吉马汽车城、漳州汽车商会主办,本报策划和承办的“五一汽车乐购节”隆重开幕,这是漳州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汽车乐购活动,共吸引了45家汽车商家参与,共汇聚了100多个品牌。活动期间共售出741部车,金额超过1个亿,同期举行的吉马家居展,营销金额也超过2000万,极大拉动了漳州的消费市场,获得业界和市民的好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