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脉脉网聚力量 爱心人“家访”留下希冀
爱心人士潘东平先生亲自上门给谢晶晶捐助爱心款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寒门学子的求学路,注定铺满爱心。
本报联手漳州市总工会、漳州市教育局,首次共同主办的2011“爱心助学,我们一起行动”活动,爱心接力的大幕不断拉开。
见报的寒门学子备受关注,前天有爱心人士表态要捐助谢晶晶、黄苏杰、黄建玲,昨天又有热心市民直接献上爱心。
昨天,长泰的潘东平先生、市区的黄建龙先生和龙海的潘连山先生,表示要捐助贫寒学子谢晶晶、黄苏杰、黄建玲。
长泰的潘东平先生亲自将1000元爱心款交到谢晶晶手中,还表态要承担她上大学后每个月的生活费;市区的黄建龙先生到黄苏杰家了解情况,留下了1200元的善款;而在龙海打工的潘连山先生,不但捐助了2000元给黄建玲,同时还愿意资助她大学四年的生活费。
——【忠实读者】——
4年前捐助过
如今继续传递爱心
家住长泰的潘东平先生前天就拨打海都漳州通2050110,表达了自己想要资助谢晶晶的想法。
昨天下午,得知记者联系上了正在外打工的晶晶后,正在华安办事的潘先生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赶到漳州市区。
潘先生笑称,自己是海都报的忠实读者,“平时工作比较忙,也没什么时间看电视,所以订了一份《海峡都市报》。那天在报纸上看到了晶晶的故事后,觉得她的家庭实在太不容易了,4个人挤在10平方米的小屋里睡觉,还要照顾瘫痪的奶奶。”
原本打算先了解一下情况,等晶晶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再进行资助。不过来到晶晶家后,潘先生立即拿出了1000元钱递给她,“钱虽不多,但你先拿着,上学的事不用担心”。
“等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你再打电话告诉我,我还会来继续资助你。”潘先生说,看到懂事乖巧的晶晶,他决定把她上大学后每个月的生活费也承担了。
其实早在4年前,潘先生就捐助了一名考上集美大学的学子。如今,这名学生已经毕业了,但潘先生决定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面对热心的潘先生,谢晶晶十分感动,“将来有能力,也要将潘先生的爱心传递下去”。
——【爱心人士】——
黄建龙:
人的价值体现,是为社会付出多少
昨天,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办事处市直的会长黄建龙,和记者一起来到黄苏杰家了解情况,并热心帮助黄苏杰填写申请黄氏总会的助学金。
看到黄苏杰家的贫困状况,临走前,黄会长留下了爱心款,“这点钱是我的一点小小心意,1200元,资助你上大学。”黄建龙鼓励苏杰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厚德载物,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回报,才能真正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潘连山:
不忍看着他们因贫辍学
昨天,在龙海打工的潘连山先生,也联系本报记者,表示要捐助黄建玲读完大学,负责她在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由于黄建玲在漳州市医院照顾住院的母亲,潘先生还和记者一起来到市医院,探望黄建玲及其家人。
“你母亲怎么了?”一见到黄建玲,潘先生关切地询问起黄建玲母亲的病情。原来,最近的阴雨天气加重了她母亲的风湿,而且接连几天发高烧不退,经医生诊断,她还有心脏衰竭的症状,最近母亲说话都不断喘气。
谈话间,潘先生记下了黄建玲的账号,表态将捐助2000元给黄建玲,同时还要资助黄建玲大学四年的生活费(每月500元的生活费)。建玲对这突如其来的“爱心”,连连道谢。而潘先生则说,只要建玲好好读书,他的捐助就更有意义了。
潘先生在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打工,就在建玲家隔壁村。他说,以前捐助了不少大学生,有的是福建医科大学的,有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的,逢年过节,这些受助的学子们会到家里看望。自己以前家里穷,念的书不多,但不忍看着这些优秀学子因贫辍学。
目前,潘先生一个月工资是3500元,2000元用来捐助4名大学生,1000元用于家里补贴,自己只留500块钱零花,“我不抽烟,不喝酒,又吃老板的,500块钱零花足够了。”潘先生笑着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