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有爱 未来不是梦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本报联手漳州市总工会、漳州市教育局,首次共同主办的2011“爱心助学,我们一起行动”活动,带您一起走近漳州高考寒门学子,在故事中感受他们的别样求学路。我们的报道在继续,浓浓爱意和阵阵暖流也在继续。
昨天,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办事处负责人拨打海都漳州通2050110,表示将对“想做个杜拉拉”的理科女生黄建玲进行帮助,让她填写助学金申请表,申请千元新生补助。
而市区爱心人士林先生称,谢晶晶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自己被她一家四口蜗居在10平方米的屋子里,及晶晶努力挣钱的情节所打动,他想为她支付大学四年的学费,如果她想考研,他将考虑继续资助。
另一位爱心人士王先生,向记者询问考出龙眼营社区最高分的黄苏杰的电话和银行账号,表态要捐助黄苏杰,献出一点爱心。
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 为两学子申请助学金
昨天,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办事处龙海分会秘书长黄成和说,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办事处在漳州黄氏企业家的支持下,专门资助黄氏特困大学新生,资助活动已经开展十多年了。符合条件的大学本科生可一次性享受3000元的补助,而专科生则可一次性享受2000元的补助。看到本报的报道后,他第一时间跟记者取得联系,目前已经和黄建玲取得联系,并让黄建玲填写了黄氏助学资金申请表,进行申请。审核通过后,只要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就能获得3000元的助学金。
同样幸运的还有芗城区龙眼营的高考生黄苏杰,昨天,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办事处市直的会长黄建龙也打来电话,请求记者今天带他到黄苏杰家了解情况,帮助黄苏杰申请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的助学资金。“如果黄氏总会助学资金没批下来,我个人出钱,至少捐助他1000元。”黄建龙说,他每年自掏腰包资助黄氏的贫困学子,为黄氏子弟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爱心人士坦言:“企业就是要回报社会”
今年40多岁的林先生家住漳州市区,自己办了一个厂。而谢晶晶家住芗城区,报考的又是漳州师范学院,这让林先生更坚定了帮她的决心。“我也是市区的,近一些,这样平常她要是有什么事需联系我,都相对比较方便。”
不仅如此,林先生还有这样的打算,谢晶晶是本地的孩子,如果以后出来工作不好找,他也可以帮忙,因为他拥有的周边资源较丰富,“她四年的学费由我来资助,如果她考研了,我也会考虑继续资助的!”
原本打算昨天去探望谢晶晶的林先生,因为工作的缘故没能如愿,所以特将见面的时间改为今天或明天。“你们帮我安排一下,跟她见个面,也商讨一下资助的费用怎么安排。”
林先生开办工厂这十多年来,每到暑期,他都会让一些家庭较贫困的学生到他厂里打工,“好不容易放假了,但这些孩子还想着打工,这点让我很感动,也很心疼。”林先生说,自己喜欢这些吃苦耐劳的孩子,所以给厂里的学生发工资时,总会额外加一笔钱给他们。
当然,看到这些懂事的学生,他也萌生了一种想法,并将其“兑现”:每年资助一名家庭贫困的高考生。5年前,林先生就资助了一位龙岩高考考生。从此,每年他都会资助一位贫困学子。“最开心的就是他们会和我说,‘叔叔,我这次的成绩……’”
提及自己这几年的资助,林先生并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觉得,“企业就是要回报社会!”
此外,市区的王先生也询问黄苏杰的电话和银行账号,表示要捐助黄苏杰,献出一点爱心。“他在漳州五中读书,高考成绩620分,被兰州大学重点院校录取,实在是不简单。”王先生说,要是因为家庭困难而让“这颗希望之星陨落”,实在太可惜,出于本能,他要尽微薄之力,希望能帮助黄苏杰的父母减轻生活重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