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陪伴 让两个“90”后成了忘年之交

闽南网   2020-05-07 16:57

  闽南网5月7日(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黎斌 文/图)“黄医生,我来给奶奶开下药”。5月6日,节后上班第一天,龙文区的蔡先生找到解放军第909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黄东果。

  “好的”,只见黄东果应了一声,接着熟练地开了些心血管疾病的常规药物。

  “奶奶最近都好吧”

  “都挺好的”……

1588840361427.jpg

黄东果细心照顾苏秀英老人

  原来,他们俩说的“奶奶”叫苏秀英,今年已经91岁高龄了。没想到,因为一次住院的经历,“90”后的老奶奶竟跟1990年出生的黄医师成了忘年之交。

  黄医师清楚地记得,老奶奶第一次住院是在今年1月中旬,因左股骨颈骨折,在家卧床一周后并发脑梗塞和感染性休克,在她生命垂危之际住进了医院,“老奶奶很老了,年纪比我外婆的还要大一些”。

1588840374640.jpg

苏秀英老人第一次住院时的情景

  等到住了一段时间的院后,老奶奶的病情恢复了很多。随着神志的恢复,她慢慢地认识了黄医师,她俩的对话也逐渐多了起来。老奶奶只会说闽南话,由于这次生病,导致她语言在内的身体各项功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来自广东的黄东果只会说点简单的闽南语,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她们的沟通和交流。在重症医学科封闭式的病房里,为了让奶奶不觉得那么孤单,黄医师每天会花不少时间在床旁陪着,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也适时采取心理疏导,促进病情恢复。由于长时间卧床,老奶奶有的时候会吵着说“腰酸、脚酸”,可只要黄医师将手放到她的肩膀搂一下,老奶奶就会很满足,马上变得安安静静了。黄医师觉得,这看似是一种默契,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老奶奶很多人都不记得了,家里人唯一不会忘的是孙子,在医院则只记得我”。从老奶奶身上,黄医师对“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有时去治疗”这句话,有了切身的理解和认识。

1588840408957.jpg

心手相连

  因为老奶奶第一次住院时全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当时手术固定骨折端风险也很高,所以才延迟了患肢的手术治疗时间。直到今年4月初,老奶奶的家人找到了黄医师,希望可以固定骨折端。当看似固执的老奶奶再次看见黄医师时,不但没有半点抵触情绪,还开开心心地配合了住院治疗。

  其实,对身在异乡的黄医师来说,老奶奶就像自家长辈一样,能让她记住并惦记自己,这种感觉很幸福。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东山:英雄海岛的抗日战歌
  • 诏安全牛宴正式开席 背后是一条百亿“牛经
  • 多方联动护开学 凝心聚力筑平安——龙文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