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拥军情 拳拳爱民心——漳州市双拥工作综述

闽南日报   2018-08-02 09:17

­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近年来,我市坚持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机制、内容和方式,齐心浇灌“双拥花”,构建了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谐局面,谱写了双拥工作的新篇章。

­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市各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同唱军民鱼水情谊。这是龙海市举办的“鱼水情,强军梦”书画笔会。周志荣郭高杰林婷曦摄

­  机制保障营造拥军优属浓厚氛围

­  我市坚持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拥军优属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着力健全机制,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双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各级党委、政府把双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进行综合考量,评先评优。通过采取“目标明确化、工作制度化、活动特色化、讲评经常化、考评具体化、奖惩规范化”等举措,促进支前双拥工作落实。定期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千方百计协调解决驻漳部队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  我市始终扭住双拥宣传工作不放松,把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全市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厂、学校)四级教育网络,“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先进事迹被大力弘扬。发挥红军进漳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等省、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载体作用,开展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全市人民和驻漳部队官兵心中扎根。

­  支持部队服务军人军属不遗余力

­  关心军人、关心军人家庭就是关心军队、关心国防建设,这已成为我市人民的共识。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部队困难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使驻漳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  去年市里投入5500万元采购25部消防车,投入4000万元为古雷石化专职特勤大队配备首批车辆装备。全市扶持驻漳部队基层连队发展农副业生产“六个一好”项目22个,投入资金511万元;诏安县为到当地驻训的部队解决食、住、行等各种实际问题,受到部队官兵的高度赞扬;漳浦县拨出专款30万元帮助完善部队生活设施、15万元帮助部队引接自来水,还拨出5万元帮助部队建设一个军营网吧,丰富了官兵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东山县实施“政府行为+社会支持+广开渠道”三位一体的双拥工作新思路,各镇、村、社区成立拥军支前服务小组,工商界成立拥军优属协会,进一步为驻训部队和驻岛部队基层单位和重点优抚对象办实事、办好事。

­  全面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全力维护官兵基本权益一直是我市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市民政局根据规定,按3%的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了全市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积极做好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的宣传发动和报名工作,去年报名参加培训人数为578人,其中职业教育574人、技能培训4人。

­  在漳州,各级领导始终把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重实效作为双拥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常抓不懈,确保官兵“离了家放心、家里有事不分心”。去年来,协助公安部门为11名军官家属子女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统筹安排178名军人子女到市、县两级重点学校就读,解决部队和军人的后顾之忧。

­  每一个数字,每一项政策,都是我市有力支援部队全面建设的具体体现,表达的都是漳州人民对驻地官兵的浓浓深情。

­  回馈故乡尽显拥政爱民真情

­  人民对子弟兵献上一份真情,子弟兵也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

­  沿着漳州各驻地战士的足迹,我们读到的是更多“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故事。

­  驻漳31607部队官兵200余人、各型装备40多台以驻训方式参与“五湖四海”项目建设,累计作业87个训练日,共开挖和运土方约80万立方米;

­  漳州军分区大力开展“一部挂一村”活动,所属11个人武部均定点挂钩帮扶一个村,通过出点子、引项目、办实事等方式方法,努力为结对帮扶村解决实际问题;

­  73131部队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先后组织8次应急演练、5次任务地域情况勘察,每天坚持落实任务地域水位“零报告”制度;

­  解放军第175医院大力开展对口支援活动,开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多次派出专家医疗队赶赴平和、华安等地开展义诊活动,免费送医送药价值达10余万元,并为“五老”人员进行免费体检;

­  ……

­  鱼水情深,历久弥新。龙江大地广大军民正携手奋进,积极投身于富美新漳州建设热潮。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三条公路获评2025年度全国美丽公路
  • 在漳州购买这类住房 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
  • 芗城区巷口街道持续推进民情大起底工作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