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20万赔偿 张石梭向所有关心他的人表示谢意

张石梭父子向本报赠送牌匾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昨日上午,75岁的云霄老人张石梭与儿子小张,带着“关注民生 伸张正义 化解民怨 促进和谐”的牌匾,来到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漳州新闻中心,感谢本报的报道,更感谢关心他的热心人士,促成他终获赔偿。
“有生之年能够得到这样的结局,真是在意料之外。”张石梭说,这个结局让他看到了公平和正义,拿到20万赔偿款后,心里如释重负。
【回顾】
47年洗清罪名
1963年农历五月初一,和平乡桃斜村女子吴达春,在挑粽子回娘家途中遇害,被抛尸于和平乡西安村路旁的公厕。案发半个多月后,云霄县公安局的警察前往张石梭家中,拘捕当时27岁、担任村民兵营长的张石梭。
在被关押的那段日子里,张石梭多次表示没有杀过人,但都没有得到认同。经历多次痛苦的审讯之后,张石梭决定“招供”,但对办案人员提问的一些作案细节,他却对不上,很长时间后,他都没有被判决。就这样,张石梭一直被关在看守所,一晃就是16年。
1979年正月十五当天,在没有出狱释放证明的情况下,张石梭被释放了。此后,为了洗清罪名,张石梭和他的父亲、弟弟奔波30多年,其间,父亲和弟弟先后过世,等不到他沉冤昭雪的这一天。
2010年10月15日,74岁的张石梭拿到云霄县公安局的“公安机关处理信访事项告知单”,“告知单”称,由于没有证据,无法证明张石梭在47年前杀过人,不能认定他有罪。
【讲述】
感谢所有关心他的人
张石梭说,本报首篇报道刊发后,云霄县公安局有关领导曾到他家中,协商赔偿事宜,但因情况特殊,一直未能协商出结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张石梭都与代理人方益平,在云霄县公安局领导信访接待日,前往信访现场。
“不是公安一个部门能够决定的事情,但公安一直都很积极地与相关部门协调,这让我很感动。”张石梭说,多次在信访接待日出现后,他与云霄县政府及公、检、法有关领导一起碰上面,协商赔偿事宜,最终有了圆满结局。
张石梭说,当年能够活下来,已是一大幸事,有生之年得以洗刷罪名,并获得赔偿,实在是出乎意料,向本报表达谢意的同时,也希望借助本报,向社会各界关心他的人表示感谢。
【未来】
收完田地全家团聚
“这笔钱对我们来说,虽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这是父亲用自己16年的自由,并受了多年苦累换来的,都会给他留着安享晚年用。”张石梭的儿子小张说,过去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当前他希望的是,能让父亲接下去的生活过得开心。
小张说,几年来他与妻子都在外打工,虽然收入不高,但夫妻俩的日子还过得去,他们也一直要求父母与他一家同住,但父母都不愿意。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他与妻子及小孩都返回云霄做工。经过夫妻俩的劝说,父母终于同意在田地的农作物收成后,与他们一起住。
“住的地方其实相隔不远,就是怕拖累孩子。”张石梭说,此前他没稳定收入,也没积蓄,担心给孩子增加负担,现在他希望,自己也能给孩子的生活多一些物质上的保障,与妻子帮忙看孙子,一家子开心地过日子。
□记者手记
能够洗刷罪名获得赔偿,正如张石梭所说,这件事情让他看到了公平和正义。
从洗刷罪名到索赔成功,张石梭遇到许多挫折,最终有关部门一一积极面对,并给予研究解决。公安机关最初出具“公安机关处理信访事项告知单”,是出于满足一个老人的心愿。后来张石梭要求国家赔偿,因没有前例,公安局党委报送县委政法委,经过县委政法委研究,决定参照《国家赔偿法》给予国家赔偿。由于此事存在“法不溯及既往”的难题,有关部门本着人性化处理,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
解决的过程中,张石梭紧锁的皱纹舒展了、被撬开的牙齿补齐了、担心拖累后辈的想法改变了……
张石梭精神面貌的改变,彰显有关部门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彰显一个公平正义的时代精神。(本网记者 杨清竹 见习记者 白志强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