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部分农家乐“前门生态 后门排污”问题突出

闽南日报   2018-06-05 08:35

­  如今,各种农家乐、生态农庄遍地开花,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然而,近日笔者在多地调查发现,有些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问题突出,污染防治和监管滞后。一些标榜“生态”的农庄名不副实。

­  农家乐出现“前门生态、后门排污”现象,凸显经营者环保责任无意识,一心只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所以,希望经营者自觉保护环境,是不太可能的,惟有建立必要的环保制度,约束经营者在创办农家乐时必须遵守环保制度要求,落实环保措施,确保“后门不污染”,才能获准申请登记和开业。而当下恰恰由于制度不够健全,开建农家乐没有刚性环保要求,这正是当下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的根本原因。

­  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现象,与时下环保治理、监督缺失不无关系。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对象是治雾霾,重点领域是治理工业污染、排放污染、水污染等,农村污染摆在次要位置,而农家乐尚未进入地方的治理视线,同时,有的地方还没有时间、精力和财力治理农家乐污染,所以,农家乐是否环保,就靠老板的“觉悟”。

­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老板不会主动解决农家乐的污染,一方面认为农村“地大物博”,可以自行“消化”——下场大雨污水就冲走了,殊不知这是以下游为“壑”,整个自然生态的破坏不会因此改善;另一方面,有的人认为治理农家乐污染是“政府的事”,与农家乐无关。这种赚钱归自己、污染归政府的逻辑大有人在,也是当下环境污染突出和环境治理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倒逼农家乐坚守环保底线,必须立规约束,而不是靠老板的“觉悟”。

­  农村绿树成荫,空气好,还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农家乐“前门生态”越来越吸引游客周末度假、消费,农家乐越来越兴旺,尤其国家出台了“振兴乡村”的战略,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一夜之间,无数农家乐兴旺起来。这本是好现象,农家乐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但是,由于治污标准和要求缺失,伴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农家乐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开始凸显,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值得关注,一旦农村被污染了,水源保护和流域治理成效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治理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现象,是到了该重视的时候了。■王甄言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浦:“绥安狮头鹅”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
  • 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 芗城区天宝香蕉携地标魅力亮相中国知识产权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