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持续注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树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地方经济的立身之本。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供给,扩大信贷投放,推动信贷资金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领域,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金融业发展持续加快,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有效,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的成绩。2018年一季度,各项存贷款增幅保持位居全省前列,企业外债融资进一步增长,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市人民银行统计,至2018年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21.64亿元,同比增长9.51%,增幅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1个百分点;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06.36亿元,增幅居全省第2位,贷款月均增速12.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2个百分点。
优化信贷 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本职和宗旨。近年来,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融入富美新漳州建设,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力优化信贷产业投向,积极支持重点领域建设。例如,中国银行漳州分行信贷资源制造业投放占比由2012年末的69.74%提升至78.84%,累计为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漳龙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漳州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化古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逾百亿元,主动参与漳武高速、云平高速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联盛纸业得到我市多家银行的金融支持。记者 游斐渊 摄
除了直接的信贷资源支持,我市银行业机构还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多形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例如,农业银行漳州分行就通过积极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为企业助力,2015年,该行成为漳龙集团1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并为其办理理财融资业务8亿元;2016年,该行成功获批交通集团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基金15亿元和古雷建设发展基金25亿元;2017年8月31日交通集团基金首笔提款3.75亿元成功落地。
在响应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我市金融业机构也充分运用金融力量,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例如,中国银行漳州分行通过压缩推出贷款的方式,淘汰造纸行业低效低产企业3家;介入金龙(龙海)投资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福建泷澄建筑工业有限公司绿色建筑、漳州市微水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等项目,促进企业向绿色生态转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放占比由2012年的0.44%提升至4.86%,卫生和社会行业投放占比由2012年的0.15%提升至2.15%,持续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深耕三农 助力农村领域金融发展
中国银行漳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到福建澳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金融服务方案。
邮储银行漳州市分行客户经理深入一线,为平和蜜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随着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对落后的农村金融服务已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开展支农金融服务,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助农服务点,构建助农服务发展新局面。
“从前,村里到最近的银行网点有22公里,来回不方便,大家都没有用银行卡的习惯。”云霄县瓦坑村水团农村服务站的老板这样说道,“现在村民人手一张社保卡,2014年初,中国银行还在我店里设了网点,村里一半以上的人都在我店里查询、消费、取钱,很方便。”如今,中国银行漳州分行的助农服务点已遍布我市1700余个大大小小的行政村,建立起无缝对接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村民提供了“一卡通用”和“足不出村”的便利,满足了当地群众社保卡查询、取现、转账汇款、公共缴费等金融需求。
近年来,邮储银行漳州分行全面加强与地方合作,全市2区1市8县分支机构与当地政府签订了数十个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支持海洋渔业、现代农业、加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9个县域支行全部成为总行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支行。特别是在2017年8月2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漳州市分部正式挂牌成立,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已累计投放超过135亿元,切实解决广大农户在生产经营期间资金紧张的问题。
漳州农商银行则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决策链条短、反应灵活的优势,始终专注于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居民,有效支持广大城乡居民创业、致富,持续推进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升级。该行在全辖区开展“富美乡村·惠农行动”,不断提高支农小额贷款的覆盖面,农户贷款面达38.25%,实现近五年翻两番;开展信用村镇评定工作,信用镇覆盖面达75%,信用村覆盖面达76.56%,大大优化当地金融生态环境。
扶小助微 创新服务解决融资难题
中小微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分子。我市银行业机构不忘初心倾力扶小助微,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产品策略和服务模式,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有了这贷下来的10万元,我最近着急的肥料钱算是有了着落,太好了!”近日,拿到贷款的漳浦沙西镇榕树盆景种植大户李林泉欣喜地说道。李林泉口中的10万元贷款,是农行漳州分行漳浦支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农行总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推出的惠农贷款产品——“快农贷(榕树盆景)”。据了解,该贷款产品将区域内种植规模5亩以上、从事种植3年以上、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榕树盆景种植户作为目标客户,这些客户群体可以享受农行提供的普惠、便捷、高效的贷款服务。
在我市银行业金融业机构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类似农行漳浦支行推出创新产品的案例还有很多。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客户难融资问题,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漳州农商银行推出系列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与小微企业“抱团取暖”,截至目前,该行支持小微企业客户3000多户、金额近45亿元。中国银行漳州分行则创新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工厂”、中银流水贷,中银税贷通宝和中银快易贷等多项产品,有效缓解了我市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持续激发了我市小微企业经济活力。
采访中,不少银行业从业人员表示,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样也要地方经济的支撑,我市银行业机构将在这共生共荣的关系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富美新漳州建设提供坚实金融支撑,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银行漳州分行金穗快农贷助力海岛小微企业乘上渔业发展的“快艇”简银蕉供图
漳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小微企业了解经营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陈艺斌摄
五个推动
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近年来,银监会漳州监管分局坚持政府主导、银行主体、部门联动、强化会商和抓早、抓准、抓实思路,通过“五个推动”推进风险防控工作,辖区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信贷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并呈现下降趋势。
推动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定期监测信用风险变化情况,并提前做好新发生大额不良贷款的处置预案,对信用风险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解。
推动联合会商缓释风险。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帮扶困难企业、支持优质企业,减少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推动建立多部门的联动会商机制并组建150个集团(涉及企业380家)债权人委员会,涉及表内外用信425亿元,促进加强金融债权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推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督促“早处置”“应处尽处”“应核尽核”,多措并举推进不良贷款处置,五年来共清收处置不良贷款156亿元,特别是推动风险企业加快处置闲置资产,积极变卖盘活资产增加现金流,有效缓释信用风险。
推动建立部门绿色通道。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通力支持下,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优化了抵押登记和“无间押”等流程,解决不良贷款处置中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法院加快了金融案件审判执行,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度;进一步加大逃废债司法打击力度,着力查处以虚假租赁对抗司法执行案件。
推动加大有效信贷投放。推动银行业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资源倾斜,通过银企融资对接、创新信贷产品、服务重点领域等方式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有效稀释信用风险。(除署名外由 记者 洪乐敏 采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