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漳州古城迎来众多游客 感受千年风情
舀起糯米,一折一捻、一扎一拽,结实的菱形大粽就被挂在了插着香艾的木板门上。老板蔡颜明手脚麻利地往门口的三口大锅下添柴,咕嘟咕嘟地沸腾声中,氤氲的水汽夹带着粽子的清香,在漳州古城的空气中慢慢散开,勾起了等候长队中的无数“馋虫”。
“好嘞!粽子出锅喽!”一声吆喝中热腾腾的粽子被端上案,很快清售一空。“相比传统的香菇咸粽,我们今年在肉馅里还加入了虾皮、花生和干贝,非常受欢迎。”蔡颜明说,早上六点开始备料、包粽,到下午3点就已经售出了近500斤。“家里的店在巷口开了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今年五一刚把店新迁来了古城,没想到生意比原来还要红火。”蔡颜明擦着额头的汗,乐呵呵地说。
“跟我家乡的甜粽不同,这里的粽子肉多、软糯,板栗、咸鸭蛋渗入粽叶的清香,简单的组合却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来自江苏扬州的许琼连连夸赞。在芳华路的“阿玉粽铺”门前,印尼小伙子Rahul兴奋地举着手中的三角粽说:“这是我人生中包的第一个粽子,非常有趣。我刚拍了照传回国给家人,希望能够分享好运。”
一路走来,除了传统裹粽,不少店家还用白芷、丁香、雄黄研磨香粉缝制成香囊和平安袋挂在门前,配着斑斓的五彩绳、艾虎头饰,将整条街装饰得分外具有节日风情。而满蕴漳州特色的彩绣、剪纸、草编等各式手工艺品,更是吸引无数游客驻足,称赞声此起彼伏,萦萦于耳。
行走在古朴的楼阁古道,听着南北巷井间的乡音吆喝,看着熙攘人群中琳琅满目的民俗趣玩,以及一呼一吸间的浓浓粽香,都让人流连。虽然没有赛龙舟盛大场景,古城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热闹过节。
暮色四合,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骑楼古厝上的雕栏镂刻。“漳州古城欢迎您”的不同字体跳跃在石板路上,充满中国风的古城剪纸投影在民宿雪白的墙上,演绎着这座古城的变迁,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民厝屋檐下老者自弹自唱着闽韵小调,府埕长廊里居民轻摇着蒲扇闲谈,偶尔有骑着共享单车的身影从老巷子穿行而过,还有的一家子围坐在店门外,沏上一壶茶,一边看着行人来来往往,享受古城热闹的夜,一边分享着一天的收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