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15岁河南女孩带父回家”追踪:一封迟来的感谢信

闽南网   2017-05-24 08:35

   闽南网5月24日讯 这是一封迟来的感谢信,素白的稿纸,工整的字迹,满满3页,述说着一个16岁女孩在最无助时感受到的温暖。

  还记得那个懂事、孝顺的河南女孩倩倩吗?去年6月份开始,海都报陆续报道了倩倩带父回家的故事。在众多热心的陌生人及漳州、河南两地团组织的帮助下,去年8月,倩倩终于将遭遇车祸成植物人的父亲带回了家,并顺利返校复读初三(父亲遇车祸成植物人女儿辍学来漳照顾 治疗费难倒了她 植物人父亲奇迹般握住女儿倩倩的手 下月有望带父回家乡  )。

  如今,倩倩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倩倩给那些在漳州温暖过她生命的陌生人,写来了一封真挚的感谢信。

倩倩的信,字里行间都是感恩

倩倩的信,字里行间都是感恩

本报相关报道2

本报相关报道

本报相关报道3

本报相关报道4

本报相关报道

  感谢:那段经历,是她永恒的记忆

  昨日上午,一封来自河南临颍县大郭乡菜王村的邮政快递,寄到了海都报漳州新闻中心。寄件人是16岁的河南女孩王倩倩,距离去年她带父亲回家,已经9个月了。

  如今,倩倩是一名初三复读的学生,还有最后几十天,就要面临中考了。她说,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她忽然想起了,离开漳州时,自己曾经允诺,要写一封对社会的感谢信,“这是我没有兑现的承诺,我早就写好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寄给你们。”

  去年3月份,在漳州打工的父亲王印民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15岁的女儿倩倩辍学,从老家只身来漳照顾父亲,到最后,山穷水尽,身无分文,没钱吃饭,没钱治疗,无助的倩倩只能靠病友接济度日。所幸,本报报道后,倩倩得到了许多陌生人的帮助。

  倩倩说,那些陌生人的温暖,是她永恒的记忆,“他们帮助之后,无论我怎样问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回答都是那一句话,将来有能力了,就回报社会,他们让我认识到,做人要做一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承诺: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同病房帮忙联系海都报的陌生叔叔、经常下班给她送饭菜的陌生阿姨、在医院工作的小吴阿姨,还有法律援助中心的陈律师、漳州团市委的胡哥哥、保险公司的小李哥哥……

  感谢信里,有一长串的名字,还有许多不知道名字的好心人,倩倩说,她想一一感谢,“这段恩情代表着在我最无助、最需要帮助时,我曾受恩于社会这个大家庭”。

  信的末尾,倩倩承诺说,“我会在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下,努力学习,为将来回报社会打基础!”在即将来临的端午节前,倩倩想提前跟大伙说声:“节日快乐!祝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万事如意,好人一生平安!”

  然而,字里行间,倩倩并未提及父亲和家庭的生活近况。事后,海都记者不放心,联系了倩倩的大娘(伯母),她遗憾地说,“倩倩爸爸去年10月份就走了,一口痰没上来。”

  最爱的爸爸终于还是走了,忍着父亲离去的悲痛,这个16岁的小姑娘仍在努力学习。她说,自己从未忘记那段恩情,她要回报大家。(海都记者 陈青松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以旧换新补贴 再辟新渠道
  • 漳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漳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三次会议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