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新飞跃:纵横交错 城市路网四通八达

2012-09-28 07:28 来源:闽南网 0


开车走在宽敞的江滨路上是很惬意的事


水仙大街已成漳州东西走向的主干道


漳华路高架桥

  闽南网9月28日讯 如果您是10年未回家的游子,如今站在漳州的街头,置身林立的楼盘、纵横交错的马路,你可能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澄观道、南台路、马灶路……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道路名字在时间的流逝中,有的已经不复存在,有的悄然更名,有的全部翻新改造。

  城市发展,道路先行。从2002年到2011年,全市道路长度从202公里增加到311.4公里,道路面积从28300平方米增加到79383平方米,新增中山桥、西洋坪大桥两座。目前形成了以江滨路、水仙大街、新浦路、南昌路、胜利路、漳华路、北环城路为主的东西纵贯道路,以西洋坪路、芝山路、大同路、延安(北、南)路、新华(北、南)路、元光(北、南)路、丹霞路、九龙大道、龙文路、龙江路为主的南北贯通道路。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织就了漳州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

  10年,漳州城区一条条道路在延伸、拓宽、改造,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与繁荣。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古城漳州的发展变迁,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未来。

  “漳州现在的规划越来越好了,基本上路修到哪里,哪里就繁华起来。”在漳州开了14年公交车的公交司机郑劲松由衷感叹,是道路在铺就城市的发展。仅在龙文区,随着水仙大街、南昌路、新浦路、江滨路等道路向东延伸,锦绣一方、荣昌花园、明发商业广场、万达广场等一个个高档住宅小区、商圈先后拔地而起,而沿着江滨路,龙江明珠、一代领袖等临江楼盘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公交师傅的体会:路变宽变好了

  站在市区新城国际的楼顶向东眺望,水仙大街穿过九龙大道,漆黑的柏油路面一路向东延伸,马路两边的绿化带里,怒放的大叶紫薇在秋日里显得格外绚丽,“这条路是漳州最漂亮的、行驶最舒适的道路之一”。停靠在旁边中心客运站的22路公交司机郑劲松由衷地感叹。

  郑劲松,湖南人,在漳州开公交车已经有14个年头,“最初漳州的公交是承包给私人的,我和几个老乡就过来给人家开车,后来公交公司成立了,我也留下来了”。他清楚地记得,2002年之前,在龙文区仅有迎宾路一条道路,但其实也只是一条狭窄的水泥通道,仅能容一辆车通行,当时他开着13路公交车往后坂村,远远看到对面来了一辆车,就得停下来让路。在13路公交线开了3年后,郑劲松又开过10路车、6路车和现在的22路车。

  2008年,当郑劲松再回到后坂村时,他已经不认识他当初开过的那条路了,“我后来很少到龙文区,那次从水仙大街到后坂几乎迷路了”。原来狭窄的村道不见了,两边的农田、民房也不见了,“从南昌路、新浦路、水仙大街都可以通过来,而且路宽、车少,很好走,我打电话回老家,跟当初和我一起来漳州开车的老乡们讲,要是再来漳州龙文看一看,肯定不认识路了”。

  水仙大街两侧高楼林立,荣昌花园、天利仁和、尚东琴畔小区已然成形,市中级法院、交通局、消防支队先后入驻,而明发商业广场、融信澜园等商住楼盘正拔地而起,未来的繁华指日可待。“现在都是路规划好,然后建房子,这样很科学,因为觉得龙文区这边也不错,我前几年就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郑劲松乐滋滋地说。

过去10年漳州城市道路大变样

  说起城市道路的变迁,作为地地道道的“老漳州通”,市民郑德鸿自有一番感受。2002年以前,水仙大街还叫马灶路,当时只是一条田间小路;南昌路也没有这么长,只是从新华北路到钟法路的一截而已;位于江滨的澄观道还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当时从中山桥过来,就走澄观道,然后到附近的汽车站,现在澄观道已经没了,被江滨路取代了”。

  数据显示,仅2007年到2010年,漳州市区就新增道路20条、桥梁2座,长32.85公里,面积138.76万平方米。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市政科科长杨和平介绍,10年来漳州的城市道路建设成就显著,道路机动车道数增多了,像胜利路一样“白改黑”的道路也多了,包括新华南路、江滨路、水仙大街、漳华路、西环线、南环线等,城市道路的行车舒适度明显提升。

  “市民们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城市道路‘开肠破肚’,这是因为我们在道路建设中均预留了管道和横向支管”,杨和平说,这些预留管道减少了与其他市政管道的互相干扰,特别是重复破路施工。在正在施工的厦漳同城大道上,还首次采用综合管廊,将所有市政管线布置在同一通道,方便检查和维护。

  另外,道路景观设计也开始考虑树木和植物花卉的色彩、除尘、减噪、减少会车灯光效果等因素,以及结合本土地方特色和体现季相变化选择植物种类。“现在江滨路、水仙大街、漳华路、西环城路这4条路是目前绿化最好的,尤其是江滨路两侧,乔木、灌木和花卉在立体、高矮搭配上也更为精致和细腻,在洋老洲路段还首次采用了立体垂直绿化。”而公交站台港湾式设计、平面交叉路口的展宽设计也处处突出了人性化,提高了通行能力。

不久将来将建成环形道路大框架

  今年的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过去的5年,漳州市政府投入近70亿元建设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目前,圣王大道、龙江大桥正在建设中,迎宾东路正在改造中,迎宾西路今年年底也将开工建设。根据城市道路规划,未来随着南环城路、东环城路的建设,将与现在的北环、西环连成一片,构成漳州的城市道路框架布局。

  市规划部门表示,未来的城市道路将进一步考虑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逐步在行人过街流量大的路口或路段设置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将结合道路两侧的后退绿化带,布置慢行系统,和郊野公园结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自然生态环境;还将加强九龙江南北两岸的社会交通联系,带动南岸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发展,增加桥梁设施的建设投入。(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青松 白志强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中秋民俗:唐明皇送祝福 月下共享柚子宴
下一条:漳州交警重拳整顿夜间路面交通秩序 防拥治堵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