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难题困三湘江 农村生活废水最头疼
2012-09-19 11:23 来源:海峡导报
0
同一河段,几个月后好多了(8月)
难题2 每次整治完就没人管了
“每次整治时,三湘江就像是多部门的‘宠儿’,可每次整治完,三湘江就像是没了爹娘的孩子。”一名业内人士一语道出了三湘江整治的顽疾。
“管理没跟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该业内人士说,每次整治完也就意味着大功告成了,没有明确一个具体部门来进行后期日常管理和维护,有些村民意识不到位,继续乱扔垃圾,继续在三湘江护坡上违章种植,一段时间后,脏、臭等问题又呈现出来,这等于前期的治理又荒废了。
“如果明确具体责任单位了,该单位可以向上级申请专项基金,也有助于三湘江后期的日常维护。”该业内人士说。
方亮承认,每次在三湘江的整治期间,三湘江的水质还可以,但整治以后没人管了,就差了很多。一段时间以来,市级环保部门多次向市政府打报告,希望能明确一个部门进行日常的管理。
此外,方亮说,三湘江的水是死水,不能流动,是下游水发黑的一个原因。“而要水流动起来,需要引九龙江的水来冲灌,那么这个日常的冲灌由哪个部门来做,至今没有明确”。
难题3 资金缺乏
“资金缺乏也是一个很大原因。”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04年至2006年初,漳州市政府曾对三湘江进行一次大整治,按照有责任单位的河段由责任单位负责整治,没责任单位的则由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整治,包括砌石、修护坡,清淤等,但由于资金短缺,当时双语学校段有单边140多米至今尚未整治,而当时金峰管委会负责1.9公里的河段,最终只完成约1公里,还有近一公里没整治。
据介绍,2004年至2006年初的这次整治,让三湘江近8公里河段都完成了砌石、护坡等的整治。“而没有砌石、护坡的河段,整治费用更高,约需1000万元。”该知情人士透露。(记者 林晓琪 蔡力 实习生 付陈婕/文 张伟华/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