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十三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出台 投资将超213亿

漳州新闻网   2016-11-16 09:12

­  日前,我市“十三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出台,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等。

­  我市“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完善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水利体制机制保障体系,水治理和水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利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为富美新漳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

­  全力推进“三大工程”

­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拟推进防洪防潮保安工程、水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水生态安全保障工程及其他水利项目等四类项目。规划总投资超385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13.26亿元。

­  防洪防潮保安工程,“十三五”计划投资1039752万元,包括防洪防潮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海堤加固、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及治涝工程等。

­  水资源安全保障工程,“十三五”计划投资675496万元,包括蓄水工程、引调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重点县及专项、山地水利项目等。

­  水生态安全保障工程,“十三五”计划投资416848万元,包括水系连通工程、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农村水电转型升级及农村河道(山塘)整治等项目。

­  完善四大水利“体系”

­  根据规划,今后五年,我市将着力完善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水利体制机制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水治理和水管理能力。

­  ——加强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我市将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江海防洪(潮)安全体系,使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九龙江及重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堤防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海堤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潮标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  ——加快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多年平均新增可供水量2.2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3.4亿立方米以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6%,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力争2017年基本建成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和龙海九九坑水库。同时,加快建设漳州古雷区域供水、东山岛外第二水源引水工程、云霄县峰头水源工程、长泰县供水工程、漳州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工程等一批引调水工程,保障区域供水安全。

­  ——加快完善水生态保护体系。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6%以上,县级以上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5%。不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市力争治理面积533.33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60平方公里,373.3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不同程度下降。

­  ——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着手进行九龙江生态水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将生态水系建设做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工作重点,达到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构建水量充足、水流自然、水质良好的生态水系。

­  全面深化六大改革

­  “十三五”期间我市构建防洪防潮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支撑保障,不仅要靠坚实的工程基础,更要靠健全的水利体制机制保障体系,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创新管理。

­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重点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强化水利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改革。

­  其中,在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市将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成立市县两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等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实施。

­  在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治理机制,推行以户承包、联户承包、拍卖治理、股份合作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

­  在探索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方面,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改进水利投资管理,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

­  在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不断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等。(记者 吴静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华安县县长调研县属国有企业
  • 漳州高新区举行首次党政领导“企业接待日”
  • 东山县下西坑村在海上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