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梅:从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到基层武术教练

漳州新闻网   2016-11-02 08:57

­  干练的短发,爽朗的笑容,简洁的谈吐,眼神中透出一股英气,眼前这位女子就是林春梅,由内而外散发出习武之人的豪爽与坚毅。她曾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杨式太极拳冠军,把中国的武术技艺传播到国外。如今,她回基层任教,培养武术人才。昨日,记者见到林春梅,与其分享她的过往。

­  林春梅在练拳

­  林春梅是地道的芗城人,1977年出生的她从小住在体育馆边上。林春梅的姐姐喜爱武术,可由于体型偏胖不适合练习,把梦想寄托在年仅8岁的妹妹林春梅身上。林春梅说:“那时候还小,对武术一点概念也没有,就觉得好玩。”

­  “练基本功要把腿压到下巴,还有很多动作,我学得都比别人慢。”林春梅笑着说,当时因为跟不上,还被教练贾建欣赶回家了。第二次是练习侧空翻,由于林春梅一直不能将动作做到位,贾建欣教练觉得她不适合练武,又把她赶回家了。“每次被赶回家,第二天我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照样去体校训练。可能是脸皮比较厚,也比较执着,教练还是接纳我了。”林春梅笑着说。

­  勤能补拙,林春梅每天5点多起床,练习到7点多去上学,放学回家又得练习到晚上10点多。周而复始,她的武艺有了长进,1987年获得了福建省武术锦标赛第三名。1988年,林春梅被福建省武术队选中,可是妈妈舍不得她走。1989年,林春梅再次被省队选中,这次妈妈拗不过,决定让她去试试。

­  试用期三个月,林春梅一心想留下来。成为省队的正式队员后,她明显感觉到省队的专业化训练,比少体校强度大很多。小小年纪背井离乡,生活和训练的艰辛让12岁的她哭鼻子了。“说服自己克服,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倔强的林春梅咬牙坚持下来。1992年,15岁的林春梅获得了国家武术最高级别“武英级”运动健将称号。

­  当时林春梅练习的是长拳、南拳,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身体长期超负荷,腰伤日渐严重,只要动作强度大,她就感到腰痛难忍。1995年,林春梅无奈之下中途转项目,学习太极拳。作为运动员,18岁的年纪才转练习项目是一件十分不利的事,对比之前学的长拳、南拳,太极拳更注重静,刚开始林春梅很不适应。“既然改项目,就要练出点名堂。”林春梅暗自下决心。“比别人开始得迟,只能练得比别人多些”,每次练习林春梅都比别人更刻苦,付出更多。除此之外,她也想得比别人多,很看重太极本身的内涵,翻阅了许多理论书,对太极有透彻的理解。1997年至2000年连续4年,林春梅都获得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杨式太极拳项目冠军。

­  2001年,林春梅从省队退役,恰逢菲律宾国家队来省队邀请教练去支教,林春梅的教练推荐了她。得知消息,林春梅的妈妈又犹豫了。“这么多年女儿都在外面,现在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3年都不能回来。”纵使父母万般的不舍,但林春梅还是想到国外试试。

­  “到菲律宾首先要过语言关。”林春梅说,好在当时生活起居有一个菲佣帮忙,闲暇时她就与菲佣对话,学习英语。半年的功夫,林春梅已可以用英文进行对话和教学。除了教学,她十分重视自身训练,所幸她遇到了来自江苏的钱源泽教练。“从钱教练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支教期间,林春梅代表菲律宾参加东南亚武术比赛,“那时候没有太极拳项目,只用长拳项目。”对于有腰伤的林春梅来说,这又是一次挑战,“好在基础扎实,而且比赛的跳跃动作不是很多。”林春梅笑着说,那次比赛她获得了二等奖。2003年,林春梅参加了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  很快3年的支教即将到期,林春梅的父母说什么都不让她继续待在国外,坚持要她回家。而已是漳州市少体校校长的贾建欣,通过电话与林春梅取得联系:“现在少体校很缺武术教练,希望你能回家乡效力。”

­  2004年,林春梅回到漳州,成为漳州少体校武术队领队兼总教练。10几年的任教,林春梅培养了几百名武术运动员,其中有30多人在青奥会、世界青年锦标赛、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省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获奖。

­  林春梅说:“从一名专业的运动员到教练,我深知每个运动员取得的成绩与每一天的训练都分不开,我是从这里走上世界的舞台,作为一名基层的教练,我希望能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输送到省队,让他们走上国际舞台,更好地推广武术。”

­  ☉记者邓娜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市应急救援综合保障基地启用
  • 漳州:告别空调房 开启瀑布避暑之旅
  • 第九届中国漳浦·乌石荔枝采摘季活动开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