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建县10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10大事件评选结果出炉
为纪念东山建县100周年,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了“东山建县10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10大事件”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和广泛参与,通过发动46945名网民参与网络投票和组织社会各界进行纸质投票,于日前最终评选出东山建县10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10大事件。
1、东山建县
1916年5月1日,东山建县,辖原铜山、五都和漳浦古雷及东山周边诸小岛。
意义:结束东山先后由漳浦和诏安治理的历史,为东山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便利,从而使“人民受无穷之益”。
2、东山军民三度抗战
1939年7月—1940年2月,日伪军先后3次进犯东山,全县军民奋起反抗并予以击退。抗战中共有366名将士牺牲、221名群众死难。
意义:彰显了东山军民保家卫国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
3、东山解放
1950年5月12日,东山全境解放。当日,宣布成立东山县人民政府。
意义:开辟了东山人民在党领导下翻身做主的新纪元。
4、东山保卫战胜利
1953年7月16日,东山军民奋勇反击1.3万多人国民党军的进犯,取得东山保卫战的胜利。
意义:打破了国民党军“反攻大陆”美梦,保卫了东山人民新政权。
5、东山治理风沙
1958年3月12日,县委发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在荒山和沙滩上种植木麻黄、马尾松等树种,经过多年努力,全县绿化面积达9万余亩,绿化程度达92.1%。
意义:使历代肆虐东山的风沙得到根本治理,彻底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为今后东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6、向东渠工程竣工
继1963年3月县内最大水库红旗水库竣工之后(库容32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069亩),1973年3月,全长85.81公里的向东渠工程竣工并通水,年引水量49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万亩。
意义:解决了全岛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长期缺水困难,为东山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7、举办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
1990年7月5日(闰五月十三),东山县举办首届关帝文化旅游节暨海外侨胞、台胞、港澳同胞省亲恳谈会,8月27日,东山关帝庙被确认为台湾众多关帝庙(宫)的香缘祖庙。
意义:印证了两岸关系深厚的历史渊源,全方位地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
8、建成全省小康示范县
1996年10月18日,东山被福建省委评为“全省农村小康建设示范县”,并在此召开现场会,包括习近平在内的多位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前来东山指导经济飞跃发展的各项工作。
意义:极大地提高了全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使之成为全省各县的经济发展楷模。
9、树立谷文昌典型
多年以来,东山县委和各界人民自发地缅怀谷文昌。这一丰碑的树立,引起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先后由新华社全文播刊发原中央组织部长张全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中宣部等11个部委评其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及其塑像在中央党校揭幕。
意义:谷文昌典型的树立,始自于民,弘扬于国。为全国党政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楷模。
10、列全国十大美丽海岛榜首
在“2016平潭国际海岛论坛”上,由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开展的“美丽海岛”评选活动,东山岛正式被授予2015年全国“十大美丽海岛”称号,斩获此次评选第一名,6月25日在国际海岛论坛上正式授牌。
意义:进一步扩大东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东山“生态旅游岛 · 漳南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