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老龄化全省最高 已启动重点领域改革工作
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政府有补贴
《意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按照“一市一中心”、“一县(市)一中心”和“一乡(镇)一敬老院”的基本布局,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制度,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用房属于自建的,且核定床位100张以上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5000元;属于租房的,且租用期限在5年以上,核定床位在50张以上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2500元,分5年拨付。对全年每月入住率均达到60%以上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年平均实际入住床位数和每床位不低于1000元标准给予床位运营补贴。
解读:漳州市,目前年满60岁的老人已有58万人,占全市人口12.8%,是全省老龄化最高的城市,但是漳州也是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最滞后的城市。截至今年年初,漳州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74家,床位6417张,按国家要求,1万人要配置23个床位,而漳州只达到13张。并且由于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不完善,导致漳州的社会养老机构入住率不到1/3。因此,加快漳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在今年漳州市两会上,漳州市政协委员就提出了加快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议。
根据意见,漳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采购服务等多种模式。相关人士认为,开展市场化机制,引进民间资金来投资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可吸引老年人到养老机构养老,通过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制度,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这项公益事业。
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
《意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新兴领域、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持续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暂住人口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凭居住证在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与居住地居民享受平等权益。
解读:居住证是国内一些城市借鉴发达国家“绿卡”制度进行的积极尝试,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内容。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了引进人才,都相继出台了工作居住证制度,持有居住证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待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公安部相关人士也透露,居住证制度将在全国推广。随着漳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势在必行。
目前,漳州一些外来人口较多的地区,如龙海市,已经在研究方案,将外来工人的暂住证改为居住证,让外来人口在漳州创业、工作,享受到本地人的待遇。(记者 沈华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