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壶屿古桥已经历700多年风雨 堪称当时的“厦漳大桥”

2016-08-30 11:40 来源:海西晨报 0

­  建于九龙江口的厦漳大桥飞架厦门、漳州两市,为两地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事实上,早在700多年前,在漳州角美镇西边村与桥头村之间,就建有壶屿古桥。桥上立着“龙溪·同安交界碑”,见证了厦漳泉“同城化”,堪称当时的“厦漳大桥”。

­  壶屿古桥已经历700多年风雨,。黄树金摄

­  [现状]

­  桥面光滑存有石碑石狮

­  昨日下午,记者沿着村道一路打听,在漳州角美镇西边村壶屿社见到了这座壶屿古桥。两棵茂盛的老榕树相伴于古桥一侧,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份清凉。村里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古桥上,聊着天。

­  壶屿古桥为梁式石桥,长约33米、桥面宽4.3米,二墩三跨,墩为舰首形,中跨以5条长11.9米或稍短、宽厚均为0.9米的石梁铺成桥面,最长的一条重约26吨,且每条石梁上均刻有捐献人的姓名。石梁为花岗岩质材,由于已使用700多年了,车辗人行,桥面已磨损得有些光滑了。中跨中间的一条石梁,西侧被磨去了约5厘米,中段约8厘米,整条石梁显波浪形。桥上有石狮4只,现存有元、清代石碑记。

­  桥为元代僧德霖募建,距今700多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由于地质活动,造成桥基下沉并向北倾斜,当年重修时,在原桥墩的基础上,南侧增加一条半石块的厚度约40厘米,北侧增加三条石块的厚度约80厘米,才使桥面恢复水平状。

­  壶屿古桥桥上还立着一块“龙溪·同安交界碑”,这块碑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龙溪县与同安县两地的最高主管一起设立的,桥东侧立有一块清道光二十九年所立的《重修壶屿大桥碑记》及龙海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

­  壶屿古桥上设立的交界碑。黄树金摄

­  [历史]

­  见证厦漳泉“同城化”

­  据当地村民介绍,壶屿位于当时漳州龙溪县与同安的交界处,元时这里建成壶屿桥,成为沟通龙溪同安之间的重要通道。壶屿古桥的西边是西边村,东边是桥头村,历史上桥头村属于同安县(以前厦门、同安同属泉州管辖),而西边村则属于漳州龙溪县。

­  据悉,清朝时,角美还有许多地方归同安县所管辖,到清朝晚期时,同安的辖境曾到龙溪,于是,为了便于权责分清,两地的最高主官———知县,便在这座已存在数百年的古桥上立了这块分界碑———“龙溪·同安交界碑”。

­  民国时国民党抓壮丁,同安县的壮丁跑过石桥进入龙溪地界,同安县就不能追捕了。因此,壶屿桥是研究古代同安县与龙溪县行政区划及人文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今天厦漳泉“同城化”的历史依据。

­  史料还记载,1957年3月,同安县灌口区锦宅、金山2乡及角美墟的同安街、眠床街划归龙溪县,于是有了现在的角美辖境,这块两县分界碑成为历史。

­  [往事]

­  桥西“吃海”桥东“靠山”

­  仅隔着短短几十米的两个村落,生活方式却截然不同。据西边村的村民吴先生介绍,壶屿古桥的西边是西边村,该村共有4200多人。历史上,西边村占有海域资源。壶屿古桥另一侧为桥头村,该村则没有分配到海域,他们只能靠山谋生。

­  早期,西边村的村道上总是弥漫着一股鱼腥味。村民们出海捕捉海蛎、鱼虾等海产品。西边村壶屿社的先辈们还出海经商,到菲律宾、印尼一带开烟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相比之下,桥头村村民的生活显得拮据,他们依靠种地瓜、甘蔗等为生。

­  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变动,西边村的村民改为种植蘑菇,近年来,村民们纷纷选择到工厂打工。而桥头村如今陆陆续续被开发建起工厂,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  小知识

­  西边村地名由来

­  西边村原名壶屿,为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据传,清同治年间漳州府有一批木材经过壶屿港口被抢了,官府 发现后扬言要将壶屿全社烧毁,但不知壶屿社的具体位置。官兵到达后,问一村民:“这社社名叫什么?”被问的村民心里想:我们社位置偏西。便灵机一动,就回答说:“这社社名叫西边。”官兵听后,将壶屿以东的房屋烧毁,而保存西边部分。西边因此而得名且沿用至今。壶屿又称海洋尾,原是海上的一岛屿,因形状似壶 一般,故而得名壶屿。

­  桥头村地名由来

­  桥头村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部,九龙江下游壶屿港沿岸。桥头原来是一片海滩,因围海造田,后又在田边建社居住,先围垦的地块叫顶围,后围垦的地块叫下围。桥头因在壶屿桥之头故而得名。

­  相关解读

­  壶屿、江东古桥被称为姐妹桥

­  壶屿古桥从建造年代及建桥方法上,与距离约25公里的同在九龙江北溪下游的江东古桥极其相似,都是用整条大石条当桥梁,可谓江东古桥的姐妹桥。而江东古桥原名虎渡桥,位于九龙江北溪下游,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虽然壶屿古桥没有江东古桥的规模大,但重达26吨的大石梁,当年是如何架上桥墩的,一直是个谜。

­  古桥下的水最初有咸有淡

­  “壶屿古桥横架于惠民港辽东溪上,是海水与溪水交汇处。”今年70岁的黄大爷是西边村人,他说,壶屿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原为海上岛屿,小时候壶屿古桥下的辽东溪与海水是贯通的,壶屿古桥下的水也成了咸水和淡水的分界点。村民们将船只直接停靠在壶屿古桥下,出海捕鱼时,直接从壶屿古桥下划船出发到壶屿港口 捕鱼。小孩们还喜欢在壶屿古桥下抓鱼虾、螃蟹,或者游泳,乐趣无穷。

­  1959年农历七月十九日,海水倒灌进辽东溪,壶屿古桥周边的村庄发起了大水,大水淹没了村里的房屋。为了避免再次受灾,当地政府建起了一个防洪闸,壶屿古桥下的水最终变成了死水。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15天的突破 碧湖生态园项目征迁扫尾工作全面完成、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