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半是粮仓半是景 休闲农业成为漳州假日经济新引擎

2016-07-22 11:52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  随着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融合,越来越多休闲农业项目在暑期迎来了“农忙”高峰期。这些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项目,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消费需求,也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  游人漫步于龙海双第华侨农场鹭凯生态农庄,感受徐徐山风,聆听淙淙流水,享受闲适假期。龙闻摄

­  五大产业区布局

­  农家乐休闲区:以南靖土楼群、华安土楼群和长泰山重古民居为重点

­  花果观赏区:以百里花卉走廊、南靖幽香四溢兰花园、天宝十里香蕉林、平和大芹山万亩无公害高山茶园、九湖万亩荔枝海、平和蜜柚园、水仙花田园为重点

­  健身娱乐休闲区:以角美龙佳生态观光园、古雷滨海旅游度假区、前湖湾旅游度假小镇、旧镇海水温泉度假村为重点

­  生态休闲养生区:以长泰天柱山森林公园、华安竹类品种园、南靖热带雨林、云霄漳江口红树林水乡渔村、百花村花市、北溪南岸观光休闲农业、贡鸭山森林公园、南靖和溪乐土南亚热带雨林区、虎伯寮南亚热带雨林区、九龙江农业大观园、东山湾水产养殖观光区为重点

­  农业观光、休闲、学习教育区:以东南花都、天福茶庄、火山地质公园、东山岛沙生植物园为重点

­  本报记者蔡柳楠通讯员叶绿保整理

­  近年来,我市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步伐,培育出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整、宜居宜游、可学可看可推广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从“风景”到“钱景”的转变。客流暴增的同时,更带动农户就业,真正实现了增效增收。

­  据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含农家乐)项目总数达216个,国家级、省级的休闲农业品牌总数位居全省首位。其中,规模以上休闲农业项目总数58个,年总收益达13.25亿元;年接待人数突破650万人,带动就业人数达1.139万人。今年我市重点打造的46个休闲农业项目,共完成投资6.52亿元。

­  “牵手”生态旅游促农业“接二连三”

­  南坑天绿咖啡观赏园、蜜源生态农场、莲花山创意大观园…… “天生丽质”的漳州有着优越的生态资源,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而古民居、古堡、古牌坊等众多乡村人文景观,更是为区域精品休闲农业铺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结合地方特色和“农业+”的理念,近年来我市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在全市形成了五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和10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并凭借农家乐、农事体验、休闲农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农事节庆)、休闲农业园区、古民居七种休闲农业模式,建立起一批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休闲农业项目。

­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各两个,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随着不断地规划整合、改造提升,“省级最美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等荣誉纷至沓来,更将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赛的1枚金奖和2枚银奖收入囊中。

­  “我市打造的几大休闲农业示范点,已成为全市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很好地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  利好政策接踵来好“风景”有“钱景”

­  “现代农业配套设施、企业融资、规划设计、人才及管理等,都需要政府给予扶持。”福友生态农场场务主管叶英勇的话,道出了众多休闲农业企业的心声。

­  为了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我市各县(市、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将休闲农业发展纳入市级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在全面调查我市农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农业、农村观光旅游热点,提升农村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漳州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大力推进我市假日经济的发展。

­  盛夏7月,位于长泰陈巷镇的绿港园生态农场里瓜果飘香,游客们徜徉在田园风光中。该农场是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林少波王凯瑛王磊摄

­  “我市还通过建立以旅助农、城乡结合的长效机制,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规划开发出以农业旅游为核心,以花卉、茶业、乡村、两岸为特色的一批高科技特色生态休闲农业项目,深受市民欢迎。”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  不仅如此,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七条措施》,从休闲农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税费优惠、金融机构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大力扶持休闲农业发展。

­  目前,我市经工商注册的休闲农业企业,可免征属于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落实促进就业收费减免政策。对工商新登记的休闲农业企业,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免收办证费用。同时,市级财政从2016年到2018年,每年统筹安排200万元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休闲农业企业参与市级示范创建活动。

­  “用电用水都按照农业用途的计价标准收取,单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约几万元的成本。”格林美生态提子园总经理郑元杰说。

­  产业发展有劲头农民致富有奔头

­  通过规划建设和多方扶持,目前,漳州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  2015年,单龙海市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就有188家,其中被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的示范性家庭农场达21家;经营土地面积17840亩,销售农产品总值高达5456.8万元,带动周边数百农户加入发展大潮。而长泰县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去年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创收5.1亿元。

­  今年我市还将进一步深化休闲农业发展,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机制、涉农产业多层次融合等,多渠道多角度加快休闲农业项目的成熟与蜕变。

­  “继续发放惠农卡、大额农户贷款,不断简化优势休闲农业项目的信贷手续,都对加快产业发展非常有帮助。”马洋溪生态观光园负责人唐锦江说。

­  针对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等现状,我市还将继续加大对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力度,依托漳州本地与邻近城市大中专院校和有关骨干农业企业联合办学,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休闲农业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积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引进现代休闲农业高级管理人才,加速提高全市休闲农业产业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

­  “通过科学规划、品牌建设、产品包装和资源整合,能够不断提升休闲农业项目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依托合理的梯度发展与项目带动,我市将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打造出极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台商投资区:建设美丽公园 营造宜居环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