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精美石头会说话 漳州老街上百年牌坊讲诉遥远故事

2016-07-08 14:49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  人们为何收藏旧物?

­  也许是因其精美,比如18世纪的一块蓝色珐琅外壳的怀表,或者一件完好的宋代汝窑梅瓶;也许是因其特殊,比如外公人生中的第一枚勋章,或者母亲当年用来给父亲写信的那支钢笔……基于最初的那份动容,旧物们在收藏者心中的价值永远无可取代,被视作珍宝。

­漳州老街上的两座牌坊经历了百年岁月,只待你寻访,向你娓娓道来遥远的故事。蔡文原摄

­  古建筑,就如同一座城市的珍宝,将精美的模样和厚重的往事集于自身,收不了也藏不住,就这样静默地矗立在那儿等待你发掘它的价值。

­  作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独特门类,牌坊,是一种主要用于宣扬功德的建筑,同样也是一种记载着历史信息的实物史志,往往与雕刻、书法、文学相结合,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位功臣、良将、贤士、节妇、孝子……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因此,牌坊也被誉为中国最有故事的建筑。

­“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牌坊如同岁月在香港路上留下的脚印。游斐渊摄

­  漳州作为有着千年建置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曾建有400多座牌坊,然而历经岁月磨砺,被毁废者甚多。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芗城区香港路北端的“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牌坊,以及新华东路岳口街的“勇壮简易”和“闽越雄声”两座清代牌坊,是现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  这里是生活的、是市井的,牌坊就是要向来往的人们昭示,它们实为一个地域、族群世代追忆的精神象征。陈凯东摄

­  这四座石坊,建筑形式颇有相似之处,均是石仿木结构,以青石和白石相间建造,和谐自然。各楼顶上皆置鱼形脊饰,檐翼角都有潇洒的起翘。坊上形大体硕的梁、枋、柱,以及精雕细刻的斗拱、垂柱等,设置巧妙,衔接精密。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线刻、浮雕、镂雕等不同手法雕刻的龙凤、花卉、瑞兽、人物等,形象生动。不仅具有南方细腻的味道,而且融入北方刚毅的气质,体现了漳州传统艺术保存中原文化色彩与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

­牌坊是漳州文化的载体之一,每一个牌坊都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陈凯东摄

­  牌坊拾古,与时光对话,听冰冷的石头讲故事,收获沉甸甸的先贤事迹。

­  “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这两座牌坊是为文官而立,也称“文牌坊”。1605年,尚书探花坊为纪念当时的名臣林士章而立。林士章,漳浦人,嘉靖探花及第,名扬全国,是漳州第一位担任尚书的官员,也是漳州人在明朝唯一任过国子监祭酒和唯一获得皇帝赐予御书的人。他治学严谨、为官清廉的作风为世人传颂。

­  “三世宰贰坊”离林士章的“尚书探花坊”仅几步之遥,系1619年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而立。龙溪人蒋孟育,万历进士,曾在漳州结“玄云诗社”,与张燮、郑怀魁等漳州才子合称“七子”。蒋孟育一家祖孙三代,才华出众,官位显赫。石牌坊正面题刻“三世宰贰”,背面题刻“两京扬历”。

­  “勇壮简易坊”“闽越雄声坊”是为两名武官而立,称为“武牌坊”。“勇壮简易坊”是为蓝理将军所立,建于1707年,御书正匾“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系康熙手迹,现在看来依旧端庄饱满,闪烁着旧时的荣光。1683年,蓝理随施琅率师直驶澎湖迎战,他全然不顾被炮弹打穿肚子坚持作战,击败郑军。澎湖海战的胜利不但为统一台湾海峡奠定了基础,也成就了蓝理的不朽盛名。蓝理拖肠血战的壮举不胫而走,“破肚总兵”从此名扬天下。史料记载,康熙帝曾召见蓝理,详细询问了“拖肠血战”的情况,并为其“抚摩伤处,嗟叹良久”,授以“神木副将”封号,随后擢升为宣化镇总兵。功成名就的喜悦和远年的荣耀通过能工巧匠的手保留下来,这牌坊也借着主人的光彩,几百年来傲立于闹市之中。

­  而另外一座牌坊的主人似乎要低调些。“闽越雄声坊”,建于1722年,与蓝理一样,主人公许凤也是清朝初期平台的名将,曾任总镇福建全漳总兵官、荣禄大夫、左都督。收复台湾后,他调任其他省份任职,从此再无音讯。或许对于许凤来讲,漳州只是他军旅生涯中的一个落脚点,而对于古城漳州,他却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牌坊石雕浑朴精致,花、鸟、人各具神韵。游斐渊摄

­  当初,牌坊之立,除了为“忠、孝、节、义”楷模们树碑立传之外,更在于通过它们对全民起一个教化的意义。所以,但凡牌坊所立之处,无一不依傍于过去人流、物流的过往之道,其目的就是要向来往的人们昭示,它们实为一个地域、族群世代追忆的精神象征。

­  人在老街上行走,总感觉时空错乱。牌坊下依旧人来人往,除却这些曾经辉煌的石刻的光环,这里是生活的、是市井的。孩子们嬉笑打闹、菜贩和老街坊闲唠家常、上下班的人们熟练地和彼此擦身而过……

­  当一座座石刻的建筑,因为时间、因为世人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而逐渐变得无意义的时候,如果我们把氤氲其上的种种被遗忘的和被镌刻的一一拼接起来,就会不自觉地追忆起祖先、家园与族群。不再谈不朽的荣光与否,但它们至少是我们可以诠释回音、历史的细节与情境的秘语,也是我们可以回望过去某段历史的精神坐标。(张旭)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龙海:相约健身跑步7.7公里 纪念“七七事变”79周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